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臺灣每年四到六月間是雞肉絲菇出菇最多的時候,民間更相信,颱風來臨之前,低氣壓一形成,只要到林間、果樹下、竹林裡尋找,都或多或少能有斬獲,但隱藏在植被底層的雞肉絲菇,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找得到,沒有一點「嗅覺」也可能空手而回。嘉義縣竹崎鄉民吳宜娟、朱沛瑩母女,在鄉間人稱「菇神」,只要母女倆聯手,總是滿載而歸,吳宜娟自小學就時常跟著父母親穿梭在林間,據她表示:雞肉絲菇有一種非常特殊的香氣,循著氣味走,通常是八九不離十,女兒朱沛瑩也遺傳這樣的好本領。
吳宜娟說:山區民眾都視這種菇類為珍饈,所謂山珍海味指的就是這道佳餚,但吳女士也提醒民眾,在林間往往會發現長得很相像的菇類,如果對品種不是很有研究,千萬不要任意採摘,以免吃到有毒的菇菌。另外,烹煮雞肉絲菇也有很深的學問,先人為了要確認菇類是否有毒,通常會在烹煮過程中加入米飯,據說,如果有毒,湯便會呈黑色反應,只是這樣的說法仍有待考究。蘇力颱風對嘉義地區並未造成重大災害,反為鄉民帶來一頓佳餚。
新聞延伸閱讀:
全世界共有白蟻三千多種,其中能於巢穴中栽培真菌並與之形成共生關係的種類大約有330 種,皆屬於大白蟻亞科(subfamily Macrotermitinae)。這些高等白蟻不似較低等的白蟻須倚賴腸道中的原生動物分解所攝取的木材等植物基質,而是在白蟻窩中進行真菌栽培的農業行為。雖然白蟻與螞蟻都有個「蟻」字,牠們卻是相當遠的遠親;白蟻的近親反而是蟑螂這一類的昆蟲。大白蟻亞科白蟻為群居的社會性昆蟲,一窩白蟻中的個體數目常以百萬計;牠們階級分明,可區分為蟻后、蟻王、兵蟻、職蟻及尚未成熟的若蟲。這些以真菌為農作物的白蟻主要分佈於熱帶非洲和亞洲,據推測,牠們的農業行為可能起源於兩千四百萬至三千四百萬年前的非洲熱帶雨林。這些白蟻所栽培的真菌為雞肉絲菇,全世界已知的種類大約為40 種,其子實體為一種美味的食用菇,但很可惜的是到現在還沒辦法在人工環境下栽培出菇,嘗鮮的饕客也僅能藉由野地採集來獲得子實體。(中央研究院週報第1167期朱宇敏研究員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