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PeoPo 公民新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3

公興社區風華再現系列(2)山頂ㄟ啪石師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在山區已經存在百年的綠籌梯田,是經由手工利用砌石工法,一塊一塊堆砌而成,穿梭在田間的坡道汗路,也是運用石塊或石板連結成綿延通道。很多山區聚落的傳統家屋建築,全是就地取材而來,舉凡木材和石材,都是山區取之不盡的天然材質,其中以堅硬的石板最為居民所愛。但這些重達百噸的大石塊,若無匠師神奇的工法開鑿,是難以成事的。

在烈日下搏鬥頑石的老師傅,抵擋不了炙熱的陽光,早已經手酸腳麻,年輕人雖然即刻接手,但仍然欠缺老練的技術,此時,分工合作就顯得格外重要。這一敲一槌一鑿一塞的傳統技法,是師傅們一代傳承一代的謀生技能,如今,老師傅們逐漸凋零,再過數十寒秋,這敲打的聲音,將可能永遠消失在這塊土地上。

嘉義縣番路鄉公興村位於阿里山公路沿線,腹地相當廣闊,由於聚落處於山巒之間,百年來,居民均以務農維生,其中竹子、竹筍產業是聚落主要經濟來源,筍子是一年才收成一次的作物,很多居民選擇採藤、打石為副業,利用農閒時期外出打工,這種倚靠勞力與技巧的工作,確實為50年代的年輕人提供了額外的收入,因此在山區很多人都會這項技巧,但隨著時空改變,「打石」師傅不再吃香,很多打石工具更早已束之高閣,老師傅也逐漸凋零,所幸;公興社區發展協會發起「風華再現」活動,請出各領域的耆老們重出江湖,目的是希望透過老人家的傳承,讓公興的風華再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