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縣番路鄉公興社區,為了重現50年前筍農生活的密碼,日前特別在社區舉辦一場「走入時光隧道,筍農生活大體驗」的活動,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鄧同敬表示:公興村所在的位置,多為陡峭的山坡地,且多為國有林或林班地,能合法開墾的面積有限,又50年前的農業生產技術仍然落後,村民為了生活,都選擇在承租的土地上栽種麻竹筍、桂竹筍或石篙筍為生,而八、九月分則為麻竹筍的生產採收期。但隨著阿里山公路的開通,公興社區的農產也隨著改變,麻竹筍已經不再是村民經濟來源的首要,相對的,傳統筍農的生活密碼也因次逐漸被遺忘。
這一場筍農生活大體驗的活動之所以精彩,是因為除了可以直接接觸筍農在陡峭的坡地採筍情形之外,更可以直接跟著筍農剝筍煮筍和學習醬筍的製作,另外,社區媽媽們,為了挑起50年前筍農家庭的味蕾,特別準備了鹹鯖魚、糖炒大魚乾、麵粉餅、醬筍蛋、菜埔蛋、鯖魚罐頭竹筍湯等簡單下飯的當地風味餐,理事長鄧同敬說,在生活困苦的年代,這些菜的特色是食材便宜,取得容易,當年外出採筍都靠步行,往返筍園與住家路途遙遠,通常會在筍園搭蓋筍寮或帶便當,又當年沒有電冰箱,村民們大都選擇不易腐壞的食材解決民生問題。
年輕人第一次和父執輩上山採筍,才驚覺採筍、剝筍、煮筍的工序,看似簡單,但其實相當辛苦,也相當有技巧性,現年87歲的羅劉邑阿嬤,目睹剝筍畫面,也一時手癢上場獻絕活,雖然年事已高,但身手依然矯健。嫁到外地回來參加活動的方白櫻,一時興起,在父親方傳宗的指導下,揮起刀來可是有模有樣,這是他第一次帶著孩子一起餐與社區的活動,感覺相當有意義。社區營造之所以成功,鄧同敬說:要以愉悅的心情來經營來闢畫,不要給自己製造壓力,不要為了營造而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