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寺廟彩繪,是台灣特有的宗教藝術,這門文化資產長期倚靠知名畫師傳承,如早期的前輩潘麗水、嚴錕興、李松濱等大師,後期則有嘉義的林仁和(劍峰)、黃東益、台南的蔡慶輝等後起之秀,但林仁和等師傅也漸入耳順之年,然迄今依舊門下無徒,人才的青黃不接,寺廟彩繪已經出現斷層,林仁和等人擔憂這項台灣特有的文化資產恐後繼無人,他呼籲教育部門應積極從藝術科班尋找優秀學生,與民間彩繪師合作,培養下一世紀的寺廟彩繪人才。
林仁和的父親是漢學老師,也寫得一手好書法,他自幼喜歡畫畫,整天在父親跟前耳濡目染,自然浸染在藝術的氛圍裡,上了國小又巧遇一位外省籍的書法老師而練就一手好字,國中時代,他幸運碰到一位甫從藝專畢業的美術老師,也因此進了美術特別班,打下穩固基礎,但可惜的是林仁和國中畢業之後,由於父親生病而無法升學,進入藝專就讀的希望因而落空,離開學校後,他為了分擔家計,先到廣告公司製作招牌,但這樣的日子並非林仁和想要的。30餘年前,一次的因緣聚會,林仁和踏入寺廟彩繪的領域,在前輩的提攜下,他開始了寺廟彩繪創作,細膩的工筆與巧思,讓他很快在這個領域發揮所長,其足跡踏遍台灣各地,是台灣寺廟彩繪少數傳人之一。
林仁和在學習民俗寺廟彩繪中,受過彩繪大師潘麗水老師及蔡草如老師指點,學習到傳統彩繪中人物造型技藝、花鳥技藝。並於與泥塑剪黏大師江清露老師合作過大型寺廟泥塑壁堵,從中學習的古典泥塑配法、配色技術。在寺廟彩繪工作時,認識詩會長者─黃秀峰老師及李茂鐘老師指導,對詩聯有所認識。當兵期間負責大報製作,並研習水墨畫技巧,曾獲獎藍天美展。並於1989 ~ 2000年間受聘至日本擔任橫濱中華街關帝廟彩繪工作及中華街牌樓、與中國式餐廳彩繪負責人。早期擔任寺廟彩繪工程專業畫師,作品遍佈全省各地,從事石片畫稿及石堵設計與其跤趾陶設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