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陳柏濡 紀錄報導
這甚麼鳥阿?竟然在電線上面築巢?沒錯,不要懷疑;這是一對大捲尾正在築巢,準備育雛,公民記者在拍攝這一段影片的同時,也觀察發現,大捲尾是雄鳥與雌鳥分工合作,牠們分別外出撿拾細小而乾枯的草梗,作為建築材料。別以為牠們只是隨便把乾草放在電線上面就了事了,仔細看,大捲尾可是利用牠靈巧的嘴,一根一根的把細如髮絲的乾草,纏繞在電線上,穩當的把巢固定在電線上面,如此一來便穩如泰山般的與電線連成一體。黑武士喜歡把巢築在電線上,應該與躲避天敵有關,而且在電線上築巢,也有很高的抗震效果。
嘉義縣竹崎鄉沙坑村擁有好山好水的地理環境,所以黑武士家族連續在這裡築巢三年,居民們的良善讓這裡的生態更豐富,這是生命樂章昇華的表徵。大捲尾築巢育雛時間,大約在五月至七月間,這個季節是天氣最多變的時候,有時烈日當空,有時狂風暴雨,但為了共築愛巢,這一對黑武士可甚麼都不怕,一截短短的生態影片,往往能帶給人們無限的反思。當母鳥開始孵蛋之後,就變得很有攻擊力,此時盡量不要在鳥巢底下徘徊,否則就會被視為天敵,遭受攻擊。這一窩有四隻雛鳥,為了填飽他們的肚子,可忙壞了鳥爸爸和鳥媽媽。溫馨可愛的育雛過程,吸引很多愛鳥人士前來獵取鏡頭,有些鳥友為了捕捉一張影像,可以在烈日下痴痴等待,其精神令人相當佩服。
我們發現大捲尾也很有潔癖,牠們除了外出覓食,餵飽每一張嘴之外,鳥爸爸和鳥媽媽也會將雛鳥的排泄物叼離鳥巢,以維持鳥巢的乾淨與舒適,令人訝異的是,鳥媽媽竟然能在雛鳥排便的當下,不偏不倚的叼走排便。在早期的農業社會時期,大捲尾常常會停棲在農田上正在犁田的牛背上等待食物,除了牛身上寄生的牛虻之外,出土的雞母蟲與蚯蚓都是他最佳的食物選擇,不時可以看見他卓越的飛行技術,在空中來回做翻滾的採食動作,非常有趣。由於鳥爸爸和鳥媽媽的餵食速度驚人,雛鳥的成長也相對快速,狹小的窩巢很快就容納不下這四隻小黑俠,望著藍天與綠地,牠們迫不及待的想要離巢探索新世界,現在牠們正在準備振翅高飛,迎接未來生命的喜悅。棲息在都市的大捲尾並不結群,但在農業區的大捲尾會結成小群,停棲在電線上,近年來發現大捲尾有夜間活動頻繁的跡象; 繁殖期,親鳥夜間會在路燈周圍捕食昆蟲,離巢的幼鳥也會停在電線上等待親鳥的餵食,此一現象普遍見於台灣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