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PeoPo 公民新聞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新住民的中秋聯歡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社團法人新移民跨國境婚姻媒合姊妹交流協會」民雄辦事處,日前舉行成立大會,並由越南籍的范氏太霞接任第一任處長,當天並籌辦中秋烤肉聯歡活動,現場擠滿來自新移民家庭的姊妹和眷屬,這是嘉義地區頗具規模的新移民聚會活動,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拉進新移民貼近台灣的民俗節慶。

隨著時間軸的滾動,新移民第二代已經慢慢嶄露鋒芒,但新移民在融入台灣生活習慣、民俗風情、教育學習等區塊,仍然還有很多障礙有待克服,政府擬定輔導計畫,協助新移民家庭成長乃刻不容緩。由於新移民大都來自東南亞國家,以及大陸地區各省分,在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的結構下,看似豐富的新社會架構,其實是增加了知識教育的困難度,因此透過新移民的自主民間社團,彼此扶持、關懷與照顧,也是很有創意的構想。

依據移民署嘉義服務站的統計,嘉義縣的新移民人數高達一萬三千餘人,其中大陸籍的有七千餘人,比例最高;東南亞地區也有六千餘人,而民雄鄉則是嘉義縣境,新移民人數較高的鄉鎮,因此成立姊妹交流協會有其必要性,新任處長范氏太霞在先生的支持下,犧牲小我為廣眾服務值得喝采。


修緣的孩子好幸福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是位於嘉義市的修緣育幼院,也是一所由宗教團體所創立的公益育幼院,主祀濟公活佛的南隱宮道濟古佛,為負濟世、救世、醒世之天命,心繫無依之孤兒,時存撫孤之心,乃於民國84年7月3日正式成立修緣育幼院,孩子大都來自變故的家庭,為了培養小朋友獨立和群體的生活,分工合作從事清潔工作,或圖書整理,是他們假日的例行工作。

該院李銘銖院長表示:為了讓院內孩子的功課能循序漸進,院長和老師們,也設計了一套假日和夜間的輔導措施,目的是希望學習動力得以持續。育幼院內的老師,採二十四小時值班、輪班,目的是希望孩子們得到全方位的照顧,如果沒有耐心與愛心,恐怕很難勝任。

當音樂聲響起,表示孩子們精采的一天已經開始,這也是隨班老師最忙碌的時刻。孩子六點起床,在老師的督促下;完成盥洗、內務整理,早餐之後會有一段健康操,希望孩子們各個精神抖擻的去上學。為了讓孩子們也有一個不一樣的中秋節,很多善心人士會在節慶之前幫小朋友圓夢,希望他們也能快快樂樂的過中秋。

誰說育幼院裡的孩子沒有幸福?在修緣,我們看到了師長的愛和孩子的堅強,成長與學習的道路縱然坎坷,前途仍然一片光明,我們領悟到在這裡生活的學童更顯獨立,雖然親人不在身邊,但是大家庭的氛圍卻更溫馨,台灣的很多角落仍然是充滿著愛與感恩。

阿嬤最後一塊麵團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是阿里山公路唯一一家手工饅頭店,余劉夜合阿嬤開店迄今將近60年,綿密的滋味牢牢套住每一位過路客,但是因為阿嬤年事已高,不堪體力負荷,日前決定搓揉最後一塊麵團,停止近半世紀的手作饅頭,讓過往旅人相當不捨。

 

近60年來,余劉夜合賣的不只是香噴噴的饅頭,這家小店還是過往旅人的歇腳驛站,小店和客人之間還建立起了很好的情感,阿嬤坐在店裡搓麵團、切饅頭的畫面,往後將不復見。阿嬤的饅頭店,除了過往的遊客之外,一部分是附近聚落的居民,很多人都算準時間,等待熱騰騰的饅頭包子出爐,為了繼續維繫和客人之間的情感,今後將由阿嬤的女兒傳承手藝,做好饅頭包子供阿嬤的小店繼續營業,讓阿里山公路持續飄香。

 

阿里山公路50K是通往山美、新美、茶山、阿里山的交會處,平時商賈、旅人如織,88災後重建的工程如火如荼展開,公路交通量明顯增加,依著山坡陡勢興建的一排樓房,看來普通,但其中一塊未標店名僅書商品的招牌卻顯得醒目,那是一家開店將近一甲子的老饅頭店,也是來往於阿里山公路沿線民眾必歇的體能補給站,余劉夜合回憶說:幼年就讀山城的公興國小,由於家貧,兄弟姐妹又多,父母的辛苦我們都看在眼裡,不幸的是母親劉姚芳44歲那年,不小心摔斷手臂,難以工作養家,一位好心的外省太太教母親做饅頭,好讓媽媽賺些錢貼補家用,所以我十歲的時候就跟著母親揉麵粉、炒包子餡,還每天偷偷帶20個饅頭到學校賣給同學,那時公路未通,麵粉食材必需從觸口挑幾十公里的路上來,一個饅頭卻也只賣五毛錢,余劉夜合表示:由於母親堅持品質的態度,和數十年來始終如一的口味,成功擄住了過往旅人的胃,內行人都知道,來阿里山沒吃過黑饅頭〈黑糖〉和高麗菜包,就等於沒來過阿里山。

每天早上四點,余劉夜合就必需起床張羅餡料食才,上午十點開始製作饅頭,下午二點半製作包子,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余劉夜合豐富了店裡的產品,除了包子、饅頭,店裡也增加了紅豆、花生甜餡三角包,當然也少不了傳統美食「肉粽」,這些都是兩代母女的傳統手藝,因為好吃,所以每天有近千個消售量,她說,早年部落農產運輸都靠勞力,公路沿線滿是「挑夫」的影子,這種高勞力的工作,在中途休息補充體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媽媽堅持一定要「料好‧實在」,好讓歇腳者繼續前行。

余劉夜合回想:媽媽剛開店的時候,店面是竹管厝,經過幾十年努力才有今天的規模,我非常感恩來往於公路的過客和部落居民,對小店的支持,她說:賣吃的,是一種良心事業,所以我38歲接下媽媽這家店之後,依然承續母親的從商態度,從麵粉、餡料的選擇,一直到製程的品質控制,我向來一絲不茍,為的是守住商譽,也為顧客守住健康,88水災,阿里山公路斷絕,小店休息了一個月,但余劉夜合沒閒著,因為母子兩趕製饅頭送進災區,真不愧為慈濟人。

月圓‧赤崁音樂會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月亮高掛在赤崁樓的上空,與百年建築相互輝映,襯托出古都的風華,一場贏得無數掌聲的月光音樂會,也在中秋節的前夕彈奏出悠揚的曲調,歌手們似水般的嗓音嬝繞在月影之中,市民扶老攜幼享受一場古蹟音樂晚會,住在台南真的很幸福。

 

這一場音樂會,是台南市「古蹟音樂沙龍」的一部份,由郭一男老師帶領滑音吉他團演出,幾首懷舊老歌把現場氛圍拉到最高點,台南市的「古蹟音樂沙龍」,分別在孔廟、安平古堡、赤崁樓等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演出,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到台南市文化局網站搜尋相關資訊。

密室逃脫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您還在敲鍵盤滑手機玩線上遊戲嗎?虛擬的世界終究無法滿足玩家的需求,台南市一名室內設計師,便藉由自己的專業結合創意,打造一座頗具挑戰性的密室逃脫遊戲館,將虛擬世界真實呈現,吸引很多玩家前來挑戰。

 

以電腦螢幕和鍵盤構成的虛擬遊戲,容易阻斷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而實境的密室脫逃遊戲,則必須培養團隊精神,考驗集體智慧,過程中既能滿足感官享受,又能培養情誼,是一種相當吸引玩家的創意遊戲,目前在台北、台中、台南等大城市已經相當風靡。

 

陳冠宇是一名室內設計師,滿腦子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創意,為了實現夢想;他在台南市成功打造一座擁有五大主題的密室逃脫遊戲場館。其實真人實境的密室逃脫,大都是來自線上密室逃脫的延伸或改造,設計師透過裝潢,設置機關以及通關密碼,並增加器具或工具,讓玩家逐一打通關卡逃出密室,如果在一定時間內無法通關,則可以請求提示。

這種遊戲,玩家必須組成團隊,在密室裡透過集體智慧尋找關鍵數字或關鍵器具,逐一解謎,通常每一場館都會賦予玩家不同的任務和故事情節,要求玩家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尋找線索、團隊合作、層層破關,最終完成任務走出密室,這整個過程一般持續一個小時,關掉電腦放下手機,來一趟密室逃脫計畫,或許下一個福爾摩斯就是你,目前這種遊戲的客源以企業、學校、家庭包場為主。

夜店文化知多少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淫魔富少李宗瑞偷拍、性侵女子案件的發生地,大都從夜店開始,他更將偷拍內容檔案取名為「收藏(Collection)」,辯稱只是一夜情,說是台灣夜店文化。然而;夜店雖然複雜,但經營風格卻不盡相同,台南業者楊晉榮就以「運動、音樂」為主題,打造不一樣的夜世界,營造健康的夜生活環境。

 

酒精的催化,總能挑起年輕人感官的刺激,也因而發展出型態各異的夜生活文化,夜店便是其中之一,但是複雜的環境容易衍生治安問題,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李宗瑞事件的發生,震撼全台,上夜店找刺激豈能不甚,年輕歲月稍縱即逝,懂得珍惜自己,生命才得以昇華。

社會是一個大染缸,有太多的誘惑和陷阱環伺在生活周遭,青年人涉世未深;尤其是年輕少女往往是有心人設計的對象,稍一不甚可能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界,台灣的夜生活的確精彩,無論酒店、酒吧、卡拉OK、舞廳入夜總是人聲鼎沸,而危險因子通常也在此時出沒,選擇安全的消費場所,也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之一。

香爐開光 罕見宗教科儀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鎮南宮,是位於嘉義民雄鄉東榮村的一座小土地公廟,這座小廟與一株榕樹共度百餘年,百年來,小廟屢被榕樹纏繞包覆,廟體因而破損,雖然歷經三次修茸,但硬體建築仍然維持角頭廟方式,以小廟呈現,日前土地公降乩指示;目前鎮殿的香爐太小,必須更換,遂由素人石雕藝塑家吳宗禧,以元寶為構圖,花費三個月時間,始雕鑿完成,並於農曆八月十三日舉行開光啟用儀式。

散布在台灣的大小土地公廟不剩玫舉,土地公的傳奇故事更是一章又一章,鎮南宮也不例外,這座小廟百餘年前,就坐落在民雄鄉東榮村現址(下竹圍),但自古至今都被稱為中樂村的土地公,管理委員會尚未成立之前,還一度附屬於「騎虎王廟」,現任「騎虎王廟」董事長今年82歲的許日盛,自幼便在鎮南宮前圳溝玩耍,對鎮南宮的點點滴滴瞭若指掌。

台灣特有的宗教信仰文化,豐富又多元,祭祀儀軌更是繁文縟節,光是換置一個香爐,就得要依循古禮,一點也馬虎不得,這是台灣人敬天敬地的最佳寫照,鎮南宮雖然只是角頭廟,但依法師的看法,鎮南宮坐落的方位極佳,往後必然大有可為。

梳稻趣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聚落裡的阿嬤踩著腳踏車,穿過長巷,是溫馨典型的農村景象,不料農藥的出現,竟顛覆了農務經營的概念,但是在沒有農藥的年代,農夫為了要捕捉田間害蟲,竟然能以簡單的竹子製作成輕巧的「捕蟲器」,用來梳理稻葉捕捉害蟲,先人還利用竹管製成「趕鳥器」,驅趕成群的鳥類,減少損失。「稻仔梳」是一種利用桂竹削成約30公分長2公分寬的竹片,再將20支竹片排列綁在剖開的竹管頂部,成梳子狀,空隙距離約0.5公分,在稻子未結穗之前,農夫會在田間左右梳理稻葉,害蟲便會被竹片夾起。

「驅鳥器」與「梳稻器(稻仔梳)」這些古農具已經在農村消失半世紀了,但是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的劉明智與楊明鍾二位竹編師傅,竟能憑著記憶複製出這種已經不存在的農具,這個季節是農村稻米邁入成熟的季節,辛苦了幾個月,總希望穀倉裡能有滿滿的喜悅,但往往巧詐的麻雀總會趁著農夫忙碌的空檔,成群結隊的空襲小米田,向來尊敬大地的族人又如此堅持無毒栽培,連趕鳥的方式都如此人道、如此和鳥兒們和睦共處,這個季節也是人、鳥鬥智的季節。

除了利用鐵片或響器趕鳥,農夫也利用竹管對半剖開,以類似雙簧敲竹片的方式,提著竹響器沿田埂么喝驅鳥,這種方式雖然有效,但很累人。而利用繩索吊掛鐵片或響器的方式,則可以輕鬆站在驅鳥亭觀察群鳥落點,簡單拉動繩索驅趕鳥群,據耆老表示,看似簡陋的設備,效果確相當好。鄒族人與漢族的田間驅鳥器具不同,在平地比較常見的是利用鞭炮響聲、廢光碟的反光作用、旗幟的晃動作用,還有利用羽毛震攝的,方法真是無奇不有,最直接也最殘忍的是利用「網羅」,小鳥一不小心誤入法網,通常只有死路一條!


冥爺大士離台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於農曆七月來台尋根,並參加嘉義縣民雄鄉「大士爺文化季」祭典的馬來西亞「冥爺殿」冥爺大士,在文化季結束前,降乩指示;其金尊將駐駕在民雄大士爺廟,直到中秋過後的農曆八月二十二日吉時,再行移駕回鑾馬來西亞。冥爺殿的理事主席暨所有理監事和信眾,於農曆八月十九日再度來台,並於二十二日七時三十分,依儀軌請示大士爺之後起駕回鑾。

民雄大士爺廟董監事也在二十二日上午吉時,遵古禮擂鼓鍾鳴炮恭送,儀式簡單隆重,該廟常務董事許錦棟表示:馬來西亞「冥爺殿」冥爺大士來台尋根,對於中斷百年的冥爺大士文化史,具有相當的溯源與傳承意義,對民雄大士爺廟來說,也是在百年靈氣之後再注入的神緣,對彼此都是一個開始,兩廟的廟務幹部也特別珍惜這跨海情誼,期盼除了大士爺文化季的互動之外,能有更深層的文化底蘊擦出火花。

馬來西亞「冥爺殿」公關洗先生表示,自己雖然不克參加民雄「大士爺文化季」祭典,但這一次隨「冥爺殿」的信眾前來恭迎大士回鑾,看到台灣宮廟的建築之美,也感受到大士爺廟廟務幹部的熱情。往後希望大士爺廟廟務幹部能到馬來西亞走走,也給冥爺殿指導。

竹編字‧劉明智好手藝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利用竹篾編字,在竹編藝術領域屬於高境界的技法,這種竹字編充滿文化藝術價值,但是在台灣碩果僅存的少數竹藝家中,會這一項技法的卻是屈指可數,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民劉明智,則是地方唯一懂得竹編技巧的竹藝家,令人讚嘆的是;劉明智的竹編字藝術,並未拜師學藝,從設計圖的繪製、竹材選擇、竹篾細剖,都是他憑藉著經驗創作改良而來,其作品已成藝術界的收藏珍品。

劉明智表示:利用竹篾編字,每一道手續都非常困難,列如要把厚約0.5公分的竹片,剖成約一張紙的厚度,使之成為竹篾,這就需要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否則就很難達到標準,相對地就無法進行編字作業。劉明智編字之前,都會翻閱字典尋找篆字字體,原因是因為篆字字體的筆劃結構適合竹字編,編字;其實和起造房屋有點雷同,他必須先有設計圖,然後再按圖施工,這個過程如果稍有疏忽,則全盤前功盡棄。

劉明智通常利用農閒時期進行編字作業,這除了是他的興趣之外,其實他是不斷地在利用空檔時間,進行竹字編的創作與研究,幾十年來他從無數次的失敗中尋找靈感,也從挫折中尋找成功的元素,他先從各類的竹材中分析出優劣,再進行實作,目的是希望找出韌度夠又具防腐的竹材。劉明智自嘲說,年紀大了,在進行實編的時候,稍一恍神就得重來,所以每片竹篾的穿插都得小心翼翼。要不要收徒弟呢?老師傅搖搖頭表示,不是不收徒,而是年輕人不肯學。

街頭藝人進駐 陸客驚呼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八掌溪是嘉南的母親之河,位於溪畔的龍隱寺主祀濟公活佛,神威顯赫,參拜的信徒絡繹不絕,番路鄉觸口社區是前往阿里山的入口,也是陸客歇腳的繹站之一,原本喧囂的廟埕,最近因為街頭藝人黃水波的駐唱,更顯熱鬧非凡,其雙性聲帶的特色,讓陸客驚呼連連。要成為街頭藝人,除了興趣,更重要的是要擁有過人的才藝,一般民眾也認同街頭藝人所帶來的歡樂,足以提昇在地文化的多元發展,黃水波為了自娛娛人,苦練雙聲歌喉,就相當值得鼓勵與尊敬,他用歌曲征服了大陸遊客的心,型塑了台灣的印記。

街頭藝人黃水波在彰化一帶是響叮噹的人物,在介紹黃水波之前,恐怕得要先回顧他的叔父~寶島歌王黃三元。黃三元雖然已經逝世多年,但他的經典老歌「素蘭小姐要出嫁」迄今仍然縈迴在4、5年級生的耳際,很多粉絲更時常造訪黃三元故居,尋找往日的浪漫歌謠。

黃三元的姪子黃水波,原來從事風管工作,年輕時期時常跟著叔叔在北投酒家演奏那卡西,耳濡目染之下也學到叔叔很多的演唱技巧,尤其聲音部份頗有黃三元的韻味,當黃三元逝世之後,地方人士鼓勵他重返舞台,以延續其叔叔寶島歌王的生命,十年前,黃水波在各界的期盼下,參加彰化縣街頭藝人考照,順利取得資格,與同為那卡西搭擋的鼓手洪瑋聯一起在田尾公路花園演唱,並以苦練多時的女聲交替演出,走出自己「雙聲」的特色。黃水波與洪瑋聯每週六、日固定在公路花園演出,很多遊客都被他那雙聲的演唱技巧所吸引,也有很多的歌唱愛好者,爭相與黃水波合唱,的確為這充滿詩意的花園特區注入更多樣性的旅遊元素。

2014神木下婚禮(上.鄒族婚禮體驗篇)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嘉義林區管理處與嘉義縣政府共同主辦之「2014阿里山神木下婚禮山海戀」,於2014年9月30日至10月2日舉行為期三天的婚紗、婚禮、蜜月三合一浪漫之旅。這次除了有十對國內新人在香林神木下交換愛的誓言外,更有10對東南亞及大陸之海外新人慕名而來,共同參與今年阿里山神木下婚禮,可見於「阿里山神木下婚禮」的品牌及知名度已揚名國際。而今年的行程更首度加入鄒族文化體驗,讓新人們除了享受阿里山的美景外,能更了解大阿里山的人文特色。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曾漢洲處長表示,阿里山神木下婚禮經過七年的推廣後,今年首次以使用者付費的方式辦理,三天兩夜婚紗、婚禮、蜜月三合一收費$23,500元(諧音愛上我),但還是吸引31對新人踴躍報名,證明了神木下婚禮的商品魅力和吸引力。而阿里山除了日出和神木群之外,還有豐富的原民文化,因此今年活動第一天(9/30)也加入了鄒族文化體驗,讓新人們在充滿鄒族風味的園區內,實際體驗鄒族婚慶迎娶的過程(服役過關、祈福禮、成年訓誡禮以及最重要的團圓舞),於享用完美味的鄒族風味餐後,夜晚精彩的營火晚會,加入慶賀婚禮的傳統鄒族歌舞及傳統烤山豬。海內外新人都說,希望這一趟蜜月婚紗婚禮旅程,在主辦單位用心安排下,增加了知性與深度,能讓他們認識不一樣的阿里山及鄒族文化,滿心期待。

為了讓新人們都能滿載而歸,主辦單位今年也規畫了總價值超過新台幣八千元的結婚賀禮,有充滿阿里山特色的檜木製品、讓新人們永浴愛河的浴袍、緊緊相衣對杯外,更有獨特的天長地久酒瓶,每對酒瓶上刻上新人們的姓名,象徵新人們的愛情直到天長地久。阿里山一直是國際知名的景點之一,也是大部分國外旅客到台必遊之處。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了讓旅客從另一種角度欣賞到阿里山的美,也提供給來不及參與今年神木下婚禮的朋友,特別將台18沿線規劃為婚紗拍攝路線(18愛情絲路),與多家旅行社及婚紗業者合作,推出「2014阿里山神木下婚禮-山海戀婚紗旅遊套裝行程」,行程景點包括東石漁人碼頭、牛埔仔大草原的愛情意象、阿里山小火車、神木群等等,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讓準新人們一邊遊玩,一邊拍攝婚紗,減少準新人們自行攜帶婚紗、接洽攝影師及安排旅程的困擾,讓新人們可依照自己的時間,與配合之旅行社聯繫,感受阿里山的幸福小確幸。(阿管處新聞稿)

2014神木下婚禮(下‧神木福證)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採訪報導

阿里山雲海的飄渺千變萬化,阿里山森林小火車穿越櫻花樹下,更是馳名中外的構圖畫面,現在;阿里山神木下婚禮,則成了國際最浪漫的名詞,今年這一場溫馨的婚禮,10月1日上午,在香林神木下隆重舉行,計有來自海內外20對新人,接受千年神木的祝福。

 

當阿里山小火車鳴笛穿梭在高山峻嶺間,當櫻花含羞嬌滴的灑下層層嫣紅,2014神木下的婚禮山海戀,再一次把台灣推向國際,也再一次驗證了台灣的軟實力,這一場國際婚禮,更成了兩岸民間互動的平台。

慶豐收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縣水上鄉義興國民小學,與水上鄉農會合作辦理的「食農教育」專案,從育苗、插秧到稻子滿穗,歷經師生四個多月的管理照顧,日前特別舉行豐收割稻禮,學校師生抱著歡喜感恩的心下田收割,孩子們歷經這一次的體驗,都異口同聲說:農夫真的很辛苦。

 

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農村的舊農具都已經毀壞或失傳了,先人以人工割稻的畫面,現在也已經看不到了,義興國小的學童,這一次在農會的指導下,不但認識了很多務農技術,也見識到很多有趣的老農具,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鄉土課程教育。其實無論是用現代化設備,還是沿用老農具,都是稻米生產過程的演化,這塊土地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孩子的教育很重要,鄉土的教育更重要,透過雙手和土地搏感情,利用汗水的淋漓,讓孩子了解老祖先的甘苦,相信是這一次食農教育的最大目的。

老鐵馬、老師傅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台灣這一、二十年來,非常流行騎單車環台,不分男女老幼都喜歡這項運動,猶如一場道路革命。但是在半世紀以前,「鐵馬」是台灣人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在農村,一台老鐵馬既要載運地瓜、稻米、雜糧,偶而還得載人,動砸百餘斤的重量,沒有一點技術是騎不來的。

 

有單車,就得要有維修的師傅,林章森在嘉義縣中埔鄉阿里山公路,開設單車維修站已經超過50年,他16歲被父親送去習藝,經過3年4個月的魔鬼訓練,才練就了一身好本領,23歲退伍之後便自行開店當老闆,年經時期都以販賣維修「武車(載貨用)」為主,50年的時代更迭,林章森就猶如一本單車活歷史,道盡鐵馬的滄桑史,他也是骨董鐵馬收藏家最仰賴的單車醫師,只是維修老鐵馬的技術無人傳承,讓老師傅很無奈。

 

自行車又稱自由車、單車、腳踏車、鐵馬、兩輪車、孔明車、國民車等講法,從早期街頭巷尾穿梭的代步工具,現在卻演變成全民瘋單車、最熱愛的休閒活動,但卻有很多人不知道,臺灣單車發展與民眾生活、社會經濟有著密切關係!朱南山不但完整蒐藏台灣古文物,他還鉅細靡遺的研究其歷史背景,豐富了收藏品的價值,也豐富了台灣民間文化瑰寶。不忍百年前的台灣先民奮鬥史,在滾滾歲月洪流中消失,朱南山走遍台灣南北角落,用足苦心蒐藏河洛文化,為的是台灣發展史的延續,其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朱南山老師更特別表演臺灣農業時期宅急便、車上載運高約3-4米貨籃的「臺灣牛鐵馬」、以及前輪大、後輪小,需先推動速度才能跨上的「紳士車」等特殊自行車騎法,另外他還帶著日據時代「警察大人專用自行車」秀給民眾看,讓現場觀賞的人可說大開眼界!住在大埔鄉、高齡82歲福伯說:這是約70年前的事了,今天看到彷彿回到童年時光,想起當時生活困苦的叔叔,就是從事這個工作,為了多賺一點錢,經常超載貨品,有時一不小心,就摔得鼻青臉腫的,令他感動不已!

朱南山指出:以前環境辛苦,腳踏車幾乎都是出外做生意,而且必定「車」盡其用,尤其它早期對安定人民生活、社會經濟起飛,有著不可抹滅貢獻;他收集古董腳踏車,這跟自己對臺灣土地使命感有關,我們住在臺灣,吃臺灣米,只看到注重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的推廣,卻沒有臺灣文化,為了傳承下去,他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張庭瑞的自信音符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悅耳的小提琴旋律,是來自雲林折翼天使發展協會的成員張庭瑞之手,張同學自小因會罹患腦性麻痺,而造成輕度肢體障礙,父母親為了提升庭瑞成長的自信,鼓勵他學習小提琴,一方面透過音律自我療癒,一方面增加一技之長,學習之路雖然辛苦,但毅力終究戰勝了先天的缺陷,現在他是著名的街頭藝人,也是學校的風雲人物。

 

張庭瑞目前就讀雲林虎尾高中一年級,在班上人緣好功課也好,身體上的缺陷並未影響他的學習態度。事實證明,成功是屬於努力的人,我們除了看到庭瑞奮鬥的故事,也看到父母深深的愛,更慶幸的是庭瑞遇到了善心的企業家,還有諄諄教誨的師長和同學溫馨的陪伴,上天雖然對庭瑞開了大玩笑,但他以無比的勇氣找回自我,成了折翼天使的楷模。

 

張媽媽說,庭瑞因為腦性麻痺造成腿部缺陷,手部的反應也比較遲緩,所以在學琴的過程,要比一般孩子來的辛苦,回家以後總要利用更多的時間自我練習,當初選擇學習小提琴,是希望透過學習進行物理治療,現在他已經考取街頭藝人,每逢假日可以在觀光工廠自娛娛人。興隆毛巾觀光工廠總經理林國隆,是免費提供場域給雲林折翼天使發展協會的貴人,他對庭瑞優異的表現也讚不絕口,林總經理認為;關懷公共議題是企業家無可旁貸的社會責任,弱勢族群需要更多關懷與更多的愛,如果可以因此而扶持更多孩子自立,一切都是值得的。

濟公施大愛 學子受惠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台灣的宗教宮廟,除了是歷史文化和信仰的一部分之外,它更是慈善和文教事業一塊重要的資源,嘉義奉天宮濟公廟,便於民國八十年成立「道濟慈善會」,以支助清寒獎助學金為志業,今年總計有嘉義、台南等五十餘所國小,以及三個個案接受支助,頒發總金額達新台幣五十餘萬元,預計將有500名學童受惠。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良心工作,在宗教團體的熱心挹注下,學校多了資源,而在老師的愛心陪伴下,孩子有了學習的動力,嘉義市蘭潭國小就善用了這一塊資源,讓洪家兄妹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不只適時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也適時解決了社會問題。

辛苦育苗人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有些山區民眾民眾為了生活濫墾林木,也有一些為了高經濟作物的栽種,不惜對著山林開腸破肚,而這樣的後果就造成山河變色,災難連連,大面積的土石流奪走了人民生命財產,莫拉克風災的教訓猶在眼前。

但也有人為了一圓造林夢,不惜放棄原本穩定的工作,投入辛苦的育苗工作,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的黃英吉、朱育惠、邱菊櫻是志同道合的檳榔業者,三年前有感國土的脆弱,以及茂密林相的銳減,決定結束檳榔產業投入資金從事種苗培育工作,鼓勵民眾造林,共同為守護家園努力。

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黃英吉、朱育惠、邱菊櫻從林業的門外漢,跨足種苗培育工作,曾經走訪無數苗圃,也透過網路資訊自我學習育苗知識,歷經三年的摸索和努力,他們的種苗園終於正式開幕,我們期待因為他們的態度,能帶動山區民眾造林的風氣。

林彥廷 獲台灣女兒獎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臺西,是雲林縣的偏鄉,社會資源相對匱乏,但是台西的青少年卻相對充滿熱情,今年15歲的林彥廷,就以這一股特質,帶領一群小志工從事家鄉的公益活動。為了幫助家鄉的獨居老人,林彥廷利用假日,發起單車環雲林募發票的活動,她的勇敢不但號召了其他志工的參與,也感動了鄉親和師長,他們在短短的三天三夜裡,走遍雲林20個鄉鎮,圓了自己的夢想,也挹注了華山基金會的資源。

彥廷的義舉獲得了財團法人勵馨基金會的肯定,在眾多競爭者中,獲得2014年,Formosa台灣女兒獎,消息傳回雲林,祝賀聲不斷。林彥廷畢業於臺西國中,小學就加入武術訓練,擅長少林棍和內家拳,曾經代表學校參賽,奪得無數獎項,是一名文武兼修的學生。

彥廷目前就讀虎尾高中,功課好人緣也好。彥廷的故事充滿感性與溫馨,她擁有青少年的熱情和台灣女性特有的韌性,她的行為態度,更啟發了時下青年的人生價值,得獎;實至名歸。

赤腳師傅ㄟ紀錄片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民,自百年前聚落形成,家戶間不分男女老少便有製作竹簍、竹椅、竹器貼補家用的傳統,但百年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經濟產業的轉型,這些傳統竹製技術,也隨著老匠師的凋零而失傳,劉明智、楊明鐘、吳文杰等三位竹藝老師傅,是安靖地區碩果僅存的幾位竹藝專家,他們為傳統技藝辛苦一輩子,除了在地的公民記者戮力記錄之外,少有媒體報導,外界自然所悉不多。

劉明智、楊明鐘、吳文杰等老師,生在安靖長在安靖,自幼跟隨在父母身旁,學習竹器編製貼補家用,小學生就擁有一身好功夫,其中劉明智與楊明鐘善於「竹編」與「塑膠」編,而吳文杰老師則善於竹椅製作,由於山區製作竹器的場地通常在家屋的「門口埕」進行,為了方便,他們往往赤腳光著腳ㄚ子踩著竹管進行作業,因此在安靖地區便有「赤腳師傅」的稱號。

以記錄巷弄小人物聞名的慈濟大愛電視台,在得知這項訊息之後,日前組成拍攝團隊南下,利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忠實紀錄這群赤腳師傅的點滴,老師傅們除了偶爾接受公民記者訪問外,甚少有機會成為影像中的男主角,這是他們這一輩子第一次粉墨登場,拍攝過程雖然時常NG也很辛苦,但是結果卻是甜美的,他們異口同聲肯定拍攝團隊的用心企劃,三位師傅也無奈的表示;相較於地方政府對傳統技藝傳承的漠視,公民新聞與大愛電視台,著實發揮了傳播的功能,這一次的拍攝經驗,讓老師傅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