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就地取材、原鄉取糧,是傳統農村社會生活的基本步調,很難想像在竹管厝的年代裡,先人們是如何整理家屋維持環境整潔的?物資缺乏的農業社會,貧窮人家的傳統家屋,通常是用木材、竹材、芒草梗、芒草葉、山棕葉、泥土等為建築材料,家屋堂內沒有磁磚或水泥鋪設地板,只有用木頭夯實的「土地板」,這樣的家屋結構,先人們想到利用滿山遍野「芒草花」綑綁成掃把,其柔軟的花穗組織,是打掃廳堂最佳的輔助用具,那時,幾乎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會這項手藝,還有些家庭專事「芒花掃」的製作,讓男丁們挑進城市的巷弄叫賣,以貼補家用,但是自從塑膠製品問世之後,這項傳統手藝便隨著落沒消失。
致力於文化保存不遺餘力的梅山安靖社區,在理事長羅清洲、總幹事吳文杰的策畫下,日前邀集社區耆老重拾「芒花掃」的製作技藝,幾位長輩從上山砍取芒花、浸水、曬花、去芒子到綑綁,雖然手藝已經「失蹤」30年,但記憶猶新,製作過程依舊手腳俐落,成品依舊紮實。社區理事長羅清洲表示,安靖社區是嘉義縣極富文化氣息的瑰寶重地,遺憾的是耆老們日漸凋零,很多技藝也隨之消失,因此,重建文化山城變成了社區推動的主要任務,綁芒花掃只是項目之一,羅理事長說,文化特色的保存貴在傳承,社區未來將規劃與學校課程結合的可能性,希望鄉土課程能因為耆老們的參與而更豐富更多元。
芒草,對農家來說是一種又愛又恨的植物,它雖然可以提供做為建材或掃把使用,但也由於它的種子數量多的嚇人,一支花絮動砸千粒種子,散播繁延的速度,讓農夫很頭痛,墾荒的年代沒有大型機具,農人們往往是放火燒山,一勞永逸。科技時代一日千里,芒草自然也失去了利用價值,但惜福的安靖村民仍然利用芒草的可用之處,繼續讓這種既簡單又環保的清掃工具,回到傳統家屋來,安靖的婦女們甚至還上山擷取芒草的嫩梗料理食用,果真沒浪費自然界供與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