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PeoPo 公民新聞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太平雲梯興建有譜

$
0
0

記者/陳柏濡 報導

太平雲梯新建工程已通過水土保持計畫審查,本處旋即完成周邊服務區水土保持工程發包作業,工程費用約2千5百萬元,預計於103年度8月份完成基地整地及水土保持設施之興建,併將進入第2階段遊客服務中心及吊橋主體結構之發包興建。目前吊橋主體結構亦同步進入細部設計審查,遊客服務中心也進入基本設計之階段。預估於105年完成國內最長單跨吊橋(長度281公尺),預估啟用後遊客量可望達45萬旅次並帶動地方觀光產值達到36億元,未來再結合周邊景點,包括孝子路步道、二尖山步道,及再串連至太平、龍眼、碧湖等地區景點,打造成為大阿里山北茶道旅遊特色景點,促進鄰近區域產業及經濟發展,創造國際旅遊新亮點。(阿管處新聞稿)


麵糰藏大愛 林憲堂春風化雨15年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他是林憲堂,擔任慈濟志工二年多,在慈誠隊服務的日子裡,無論風雨有多大,他總是和其他的師兄一起完成任務,烈日下,他依然揮汗毫不退縮。其實林憲堂真正的身分是糕餅店老闆,也是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的烘焙老師。

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烘焙老師林憲堂,用一雙手帶領學生搓揉麵糊,用愛善導學生習藝長達十五年,十五年間,林老師教導出無數邊緣孩子,生性靦腆不多話的林憲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經友人引介,意外從自營的麵包店跨領域進入教學區塊,林老師說:剛到學校真的有些不習慣,而且行為舉止都非常小心,就怕一不小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林老師非常清楚這裡的孩子,都有一段非常令人傷感的故事或際遇,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兼顧技藝傳承,還要兼顧心理輔導,讓同學們感受「學校是家」才能溫馨的達到教與學的目的,可是林老師既非教育科班出身,又非心理諮商師,他如何跨越這道樊籬?林憲堂說;很簡單,把這群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問題就解決了。

林老師位於嘉義市的糕餅店,一個上午就有大約五千元的交易額,但在學校教學的鐘點費,一個小時不過幾百塊錢,我們不難想像,15年來,林老師在經濟利益上的損失是何等的可觀,但他不以為意,林老師說:只要這些孩子能學得一技之長進入社會,就是最大的快樂,其為教育犧牲奉獻的精神,值得敬佩。
 

撤站在即 斗南收費站離情依依(1)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為因應電子收費時代的來臨,高速公路人工收費站,也將於本月30日凌晨全面關閉,站亭建築也將同步封鎖,預計20天內全數拆除,位於嘉義與雲林交界處的中山高速公路斗南收站,這幾天更顯得離情依依與落寞,這一則報導除了希望能記錄台灣交通的變革外,也希望帶領閱聽人一探收費站的神秘面紗。

斗南收費站站長鄭隆志,是少數能以毛筆批閱公文的主管,對於自己服務幾十年的職場即將關閉,他和其他員工一樣都感到相當無奈。12月26日清晨,斗南站的早班收費員,如常的準時穿越車道進行交接班,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即使心情紊亂,但服務用路人的態度,則絲毫沒有改變。

冷冽的寒風吹襲著,南來北往的車輛一如往常奔馳在寬敞的公路上,戳章一起一落的劈啪聲此起彼落,這也是收費員們此刻的心情寫照。余美玉,是站裡比較年輕的一輩,離職在即,他的心情五味雜陳,但服務態度依然笑容可掬,讓人相當敬佩。


 

撤站在即 斗南收費站離情依依(2)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夕陽西沉,斗南收費站的路燈、指示燈和標示燈,隨著黑夜的降臨而逐漸開啟,為生活打拼的用路人,則仍然披星戴月的在高速公路上奔馳,過了今夜,斗南收費站的同仁,就更接近彼此道別的時刻,當下,有感傷、有無奈,縱然情牽收費亭,終須揮手道別離。

隨著收費員爬上旋轉梯,站在頂層暸望高速公路,才赫然發現這條公路如巨龍般的雄偉,跟著收費員擠在狹小的收費亭裡,才發現這看似簡單的收票動作,也蘊含著許多的工作技巧,他們協助國家完成交通疏運的任務,也間接助長了台灣經濟的活絡,熄燈在即,我們再次向斗南收費站的同仁致上敬意。

停止收費 斗南現場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29日下午,工程人員與重機具開始進駐收費站,30日零時一到,斗南收費站站長鄭隆志,透過廣播系統,命令值勤收費員停止收費之後,隨即拆下斗南收費站的單位銜牌,結束長達36年又3個月的收票業務,台灣的高速公路也自此邁入新的紀元。

停止收費之後的斗南收費站,隨即在公路警察以及工程人員地的管制下,電力人員隨即進場整理燈號,拆除人員開始架設紐澤西護欄,並逐一封閉內側收費亭,預計中午就可以進行拆除作業,20個工作天就可以完全拆除一高和二高的收費亭。 轟隆隆的機械聲,即將一吋一吋的蠶食已經存在36年的斗南收費站,很多員工看到這一幕都感到相當不捨,往後,電子收費取代了人工收費,南來北往的車輛行車將更為順暢。工程的規劃,是由內側往外側逐步拆除,封閉後的收費亭路段,南北向都僅存二個車道開放通行,用路人途經工程路段,務必減速慢行,以策安全。

斗南收費站 末代收費員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是斗南收費站最後一班的收費勤務,此時此刻收費員的心情,必然激動感傷,雖然是離職前最後一次站在收費亭,但是她們沒有絲毫懈怠,仍然堅守收費員的工作守則,寒風中,公民記者也被她們的精神深深感動,隨著用路人不斷送來的溫馨小禮物,直接溫暖了深夜中的惆悵。

斗南收費站站長鄭隆志,也忍不住離情依依,終於在最後一刻拿起攝影機,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刻。過了今夜,高速公路收費站,成了歷史名詞,收費員成了末代職業,而這二條貫穿台灣南北的巨龍,將繼續承擔台灣交通運輸的重責大任,道別離、說珍重,人生還有精彩的路要走,揮揮衣袖,勇敢迎接未來的挑戰,特別感謝斗南站所有夥伴協助本片的拍謝。


 

斗南收費站 溫馨道別離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梁勤佳、黃珮驊、周函潾、謝淑芬等收費員,今天在中山高速公路斗南收費站,執行最後一班勤務,猶如往常一般,她們準時上班打卡,也準時進到車道收費亭收費,但是一向嚴謹的收費作業,今天的氛圍特別不一樣。

收費員們彼此擁抱,彼此安慰,也彼此留下在高速公路的最後一張倩影。原本規定收費員不得帶相機、帶手機執勤,但是最後一天,收費員們忍不住感傷與不捨,紛紛玩起自拍,連公路警察也拿起V8記錄這段即將消失的交通歷史,往後要看到警車在收費亭前面值勤,恐怕得從紀錄影像尋找了。

往後,彼此各分西東,揮揮衣袖道別離,此時最溫馨的畫面,是很多用路人為了感念收費員的辛苦,紛紛帶來咖啡、蛋糕和祝福卡片,送給收費員們,這讓末班收費員黃佩驊、周函潾等人感動不已,當東方旭日再起,也是大夥東山再起之日,祝福大家,再見了。


 

古坑收費站的離情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相較於中山高速公路的車流,國道3號(2高)的流量就明顯少了許多,但這並不影響收費業務結束的事實,29日當天,古坑收費站蔣美珍站長從白天到深夜,一職鎮守在辦公室和收費亭之間,一來安撫員工情緒,二來指揮協調站務結束和站亭拆除工作。

蔣美珍擔任古坑收費站站長3年半以來,站理業務質量節節提升,最為人稱讚的是每日車流量系統的電子化,取代了傳統磁鐵看板,不但節省人工成本,更加速了車流監控的速度,成為全國車流電子化的先驅。蔣美珍雖然戮力從公,但碰到業務結束帶來的離情,女性特有的溫馨特質立刻油然而生。離別前,蔣站長製作一份回顧影帶,分送給所有員工,內容充滿不捨與感傷,其用心體貼的帶兵方法,頗受員工讚許。

一高收費亭由於年代久遠相關設備顯得老舊與不便,二高的軟硬體設施相對先進,但這一切都已經隨著電子收費來臨而走入歷史。


 


安靖‧蒼鷹學堂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是族群數量相對減少的鳳頭蒼鷹,由於牠們以捕食小型動物為主。常常出現在闊葉林,早期是山區民眾恨之入骨的鳥類,因為牠們會偷襲雞舍,補捉小雞,因此也成為農民獵殺的對象,但現在,牠們成了安靖社區保護的寵兒,一群曾經是獵人的居民,現在則創辦了「蒼鷹學堂」日夜守護這日漸稀少的族群。

可以近距離觀察鳳頭蒼鷹捕食的畫面,這是社區努力的結果,鳳頭蒼鷹回來了,居民不再對牠們有敵意,反而共同營造友善環境和平共處,現在這片園區,也成了學校生態教育的自然教室。也曾經獵殺過鳳頭蒼鷹的吳文杰,是現任安靖社區巡守隊隊長,三年前,他發現社區的上空,除了偶而有大冠鷲盤旋飛翔外,已經很久沒有鳳頭蒼鷹的身影,他有感於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必要,因此忍痛野放自家果園,不噴農藥、不砍林木,放棄果實採收,就是要營造一片生態棲地,三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原先是野兔等小型物種回來棲地,今年則引來鳳頭蒼鷹築巢,一般都只繁殖二隻雛鳥的鳥媽媽,竟然孵出四顆蛋,而且都順利撫育長大成鳥。

鳳頭蒼鷹大部分時間停留在林間枝頭,比較喜歡在溫和的天氣飛行,但滯空時間不長,每次飛行通常短於10分鐘。鳳頭蒼鷹的領域性相當強,雄鳥常昇空巡守領域,獵食方式以枝頭伏擊與主動搜索兩者並用,食性非常廣,比較常捕捉的包括老鼠、松鼠、中小型鳥類、蜥蜴、蛙類、昆蟲等,鳳頭蒼鷹是猛禽類食物鏈中的最高級消費者,因此小斑鳩成了蒼鷹的佳餚,也就不足為奇了。


 

婆婆媽媽就愛拈花惹草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現在是楓葉凋零梅花盛開交替的季節,也是山茶花爭豔的時節,在嘉義縣山區一帶,現在正流行賞花一日遊的行程,平日宅在家裡的婆婆媽媽,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安排,走訪梅山鄉安靖社區,除了古道健走,還免費欣賞了茶花園,與千百朵花枝招展的山茶花爭豔,豐富了平時乏味的家居生活。

眼光相當獨到的劉明智,栽植山茶花有十幾年的時間,他年輕一路從栽種柑橘、檳榔、蘭花,直到轉型高經濟作物,總能從命運多舛的農業頹勢,成功轉型並殺出一條血路,現在他更成功從農作轉型為觀光休閒農莊,除了運氣,他努力汲取新知,才是造就他闖出花海一片天的要素。

來安靖除了賞花喝咖啡,社區幾位竹編老師也在現場免費教學,從童玩的草編蚱蜢到塑膠編的螞蟻大軍以及袖珍竹編,每一種傳統工藝都吸引很多遊客青睞,安靖一日遊儼然已經成了時尚玩法。


 

災後‧舞出彩色人生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日安社區是88風災受災戶的永久屋基地,在這裡有一群災後失業的中年婦女,正在勤練原住民傳統舞蹈,1月21日,她們即將結業,並期待培訓單位「嘉義市多元文創藝術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組團,以便日後一展所學,學員雖然大都年過半百,但學習態度卻相當精進。

「原民特色展演舞蹈訓練班」,係職訓局102年度特定對象委外計畫,並由「嘉義市多元文創藝術從業人員職業工會」承辦,該會理事長孔娣芝表示:原民特色展演舞蹈訓練班,從招生就碰到很多困難,由於訓練場地位於永久屋基地,距離部落、嘉義市或鄰近鄉鎮都有一段距離,學員必須舟車勞頓才能到班,因此招生不易,班上林照妹學員就遠從災區的茶山部落來學舞,另外孫鶯萍學員也因為趕時間學舞,不慎發生車禍手臂骨折,但他一直都沒放棄。

「原民特色展演舞蹈訓練班」的學員並無身分和年齡的約束,班上年紀最大的是60歲的陳美花,最年輕的是24歲的方寶淇,雖然年齡落差大,但並不影響課程進度,為期二個月的訓練課程即將結束,學員們大都已經感受到辛苦的背後就是甜美的果實,我們祝福這群來自災區、來自平地、來自鄒族和來自漢族的婆婆媽媽,在習得一技之長後,能舞出彩色的人生,重拾生活的樂趣。


 

勇者 鍾仁學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他是鍾仁學,沄水國小六年級的學生,下課時間,他喜歡坐著電動輪椅,到操場的角落,羨慕的看著同學盪鞦韆,也喜歡看一群同學打籃球,但是他始終上不了場,因為他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五歲發病迄今,從失落到勇敢面對,鐘仁學在家人、同學和師長的陪伴下,走過漫漫長路。父親是仁學的另一雙腳,每天揹著孩子上下學的身影,總是感動很多人。

仁學有一個哥哥,身強體壯,現在已經升上國中,父親以務農維生,母親是越南人,但雙親已經離異,照顧仁學的工作就落到阿嬤和爸爸的身上。據仁學的父親鍾福銅表示:仁學是五歲發病,七歲確定病症為「赫氏肌肉先天不良」症,目前正接受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的藥物實驗治療。為了照顧仁學,父親鍾福銅的工作性質與場域因此受到限制,為防突發狀況發生,鍾福銅只能在自家果園從事農作,家裡經濟也因而受到影響,阿嬤年事已高,只能協助一些簡單的照顧工作,每每談到仁學的乖巧與懂事,阿嬤的眼眶總是泛紅。

仁學一家人住在散居型的閩南聚落,由於家屋距離甚遠,鄰里難以互相照應,成了宵小覬覦的目標,家中多次遭到光顧,鍾爸爸在經濟壓力之下,又唯恐小偷再次上門,因而不敢裝設電腦,兩兄弟的假日除了電視,就是一片綠油油的檳榔園和果園,仁學最期盼的是堂兄弟假日能回來和她一起唱歌採楊桃。

黃衍齡,是台灣著名的長跑女將,同時也是沄水國小校友,她也曾經遭逢人生困境的無情打擊,在獲知仁學的故事之後,她決定返校鼓勵學弟妹們勇敢接受人生的挑戰。小小年紀的仁學樂觀進取,勇敢面對生命的態度令人動容,白髮阿嬤的不捨與疼惜,以及父親的日夜呵護,學校師長的關懷,還有同樣遭遇人生挫折的學姊黃衍齡的鼓勵,串起這一幕溫馨感人的故事,期盼這一則報導,能激發台灣善的力量向上提升。

私密療癒花園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在竹崎街上經營銀樓的黃鈴珠,由於身旁的親人和友人,曾經罹患憂鬱症,他深知工商社會急促的腳步,是造成現代人生活壓力的元凶,因此極力倡導森林與花園療癒的概念,他鼓勵自己的丈夫走出戶外,接近園藝生活,也鼓勵姊妹掏走出廚房遊山玩水,最近是山茶花盛開的季節,他幾乎三天二頭就召集這群婆婆媽媽賞花。

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水井仔」聚落,知名的竹編老師傅劉明智,十餘年前經營一片山茶花園,如今已鬱鬱蒼蒼花海如林,每天都吸引相當多的遊客上山賞花,至於自己的茶花園,被粉絲用為心靈療癒的場域,則感到相當驚訝,不過劉老師也非常歡迎在城市過著壓力鍋生活的朋友上山,來這裡賞花不收門票,賞花人可以任意與茶花拍照留念,如果透過預約,還可以品嘗這裡的風味餐。

來安靖除了賞花喝咖啡,社區幾位竹編老師也在現場免費教學,從童玩的草編蚱蜢到塑膠編的螞蟻大軍以及袖珍竹編,每一種傳統工藝都吸引很多遊客青睞,安靖一日遊儼然已經成了時尚玩法。


 

保安府 神奇轎班七星步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一般人對於廟會的印象,就是人聲鼎沸,陣頭絡繹不絕,其中「轎班」的成員,則擔負著「抬轎」的神聖使命,這也是很多信徒爭相爭取的神職,但是「轎伕」所踩的腳步充滿著神蹟與學問,恐怕就不是你我所能體會的了。

位於嘉義縣番路鄉的三寶門龍山寺保安府,奉祀的是廣澤尊王,在這裡同樣有陣頭、文乩、武乩以及為廣澤尊王抬轎的轎班,不同的是,保安府轎班成員所踩的是罕見的「七星步」,令人訝異的是這獨一無二的七星步,竟然是由廣澤尊王起乩親自教導,幾十年來,只要是大型廟會,保安府的轎班,永遠是最吸睛的一支隊伍。

多元的宗教文化,開放的宗教信仰,編織了台灣民眾特有的精神寄託氛圍,也編織出台灣獨特的廟埕影像,受到科技進步的影響,半世紀以前的宗廟組織和陣頭文化,也受到強烈震盪,唯獨人與神靈之間的那一份「默契」依然不變,廣澤尊王親自為駕前的轎伕,打造出一套令人驚嘆的七星步,更令原本神祕的宗教科儀,再添一筆。


 

大輪(崙)車神讚!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寧靜的大崙國小校園,傳來陣陣的悠揚歌聲,原來是學校獨輪車社團的練習課程,上場的是高年級的花式練習,俐落的高難度肢體動作,是經過無數次摔摔跌跌訓練的成果。別羨慕,她們能在獨輪車上來去自如猶如車神一般,那可是淚水汗水交織而來的。

教練邱辛舉表示,從低年級接觸獨輪車開始,經過三年的洗禮,同學們才能有效完全操控獨輪車,也才有能力接觸花式的高難度動作,同學們練習獨輪車,不但不會影響功課,更能提升專注力。有些高難度動作,是必須團隊的默契才能達成的,因此練習獨輪車,除了自我要求要高,團隊默契的培養也是不可或缺的。

大崙國小獨輪(車)社係由官高田、呂光容、呂光淨、呂明源、呂辰毅等校友贊助經費於99年12月成立,目前已發展三年,技巧漸漸成熟,102年11月第一次參加全國賽,雖然沒有得名,但是師生都很高興終於踏出第一步,也有信心將來會更好。目前全校105位學生,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會騎獨輪車,期待獨輪車成為大崙國小的特色。

學校主任江文圳表示:獨輪車運動需要運用全身的肌肉去平衡,可以訓練學童的專注力,在失敗和跌倒過程中培養克服困難之毅力等教育功能,目前受到國內外普遍之重視及推廣。每當學生沮喪時老師會給予必要的協助和鼓勵,成功時適時給予讚美和獎勵,都是學生認真學習的動力。大崙國小獨輪車社團和品格教育結合,訓練學生自我管理,在狹小的車庫中每個人必須依規定整齊停放,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挫折的精神及團隊合作的態度,希望對其未來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和更寬廣的發展。

每天下課學生自由練習,每個星期五下午14:30-16:00為社團活動,聘請邱辛舉教練指導,並利用寒暑假到附近的自行車道做耐力挑戰。為方便指導學生,在辦公室後面設置一座練習扶手,下課時間老師可以一面處理公務一面照顧學生的安全。每個初學者在這個練習扶手從完全不會到勇敢的放手騎出去,到挑戰更高難度的技巧,成長的過程充滿汗水和歡笑。


 


誘拍事件簿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要在野外觀察鳥類的個體行為是一件困難的事,要蒐錄其群體生態紀錄更是一件苦其心志的工作,由於鳥類的棲息和生活模式飄浮不定,除非是生態專家,否則很難定格定點的拍攝完美影像,這也是很多攝影玩家無所不用其極,想要突破的障礙。

購買動札十萬百萬的攝影器材,並不能保證就能拍到完美的鳥類生態,因此「誘拍」的行為,變成了鳥類攝影玩家的必學密技,手法有也各有千秋。令人擔憂的是,很多攝影玩家的誘拍手法,不但違背了生態法則,還引發了破懷生態導致鳥類無辜死亡的悲慘事件。

根據公民記者的訪查發現,鳥友們最常使用的誘拍方法是利用食物餵食,例如將青蛙支解後掛在枝條上,或購買生豬肉置放於鳥群出沒的地點,而最常使用的環境破壞方式,是修剪棲地或鳥巢邊的隱密枝幹,目的在取得絕佳的攝影效果。這些自私的行為,將改變鳥類的覓食習慣,和暴露鳥群的安全生活環境,台灣部分鳥友的行為,不但無法為生態保育加分,反而貽笑國際。

彰顯自己攝影作品的強度,是每一位攝影玩家的夢想,那不但是攝影技巧的掌控,更是留名於史的經典,但是主題的挖掘與環境的保護,卻有著脣齒相依的必然性,若是僅為了一幅讓人鼓掌叫好的照片,而必須犧牲生態環境,甚至剝奪鳥群的小生命,恐怕只會引來更多人的唾棄。

故宮南院明年底開館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一片遼闊的工地,是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位於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是南臺灣民眾期待已久的歷史文物寶庫,此一浩大工程,也一度淪為藍綠政客廝殺的工具,去年(102)2月6日馬英九總統帶領行政院執行團隊,一同舉行博物館主體建築工程開工動土典禮之後,經過一年的努力,目前主體建築一樓地板即將完成,預計今年(103)年6月前完成上樑,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表示:這也揭示故宮南院正向明(104)年年底,開館試營運目標邁進一大步。

馮明珠院長指出:主體工程即將上樑,園區景觀工程也已經發包,目前工地每天有超過一百名的工人進駐施工,這代表著政府的決心與魄力,同時,故宮策展人員刻正積極規劃開幕10大首展,充分利用故宮典藏的華夏文物作為展示來源,同時著手徵集亞洲文物及進行國際交流借展活動,展現故宮南院成為亞洲第一個藝術文化博物館的豐富多元性。

故宮南院開發案,包含營建署代辦之博物館及相關工程,預計103年6月前完成上樑、103年底完成外牆結構及104年1月進行室內裝修,104年10月完工,另自辦景觀園區工程已於102年12月26日決標,預計103年3月開工,104年6月完工,可以提供園區景觀步道,植栽、園區基礎設施等,而BOT促參範圍主要提供博物館開館後之住宿、文化體驗服務,預計104年2月完成簽約。目前工程進度已經超前百分之二以上。


 

一夜新娘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十分鐘短劇,竟能賺人盈眶熱淚!一場由「梅北國小小夯爐」劇團演出的「一夜新娘」兒童劇,【牛媽媽要出嫁】以及【我現在要出征】,23日在梅北國小演出,這是一齣擷取自中正大學王瓊玲教授新作「一夜新娘」的故事精華而來,同時也是一場難得的文學與戲劇大結合的戲碼,孩子們純熟的演技感動很多人,連新書作者王瓊玲,也忍不住哽咽。

王瓊玲教授表示,《一夜新娘》是描寫日治末期的台灣女孩,與國語講習所的台灣老師的清純情愫,字裡行間也反映出梅山人在殖民統治下的生存哲學,例如筆耕日軍缺糧徵收家戶耕牛,闡述老農訣別牛隻的場景,便是催人熱淚的元素。

王教授說:《一夜新娘》這部小說是在她瀅瀅腦海中,累積了近二十年的大夢,當因緣俱足,再用三年的時間去考證歷史、訪問耆老,所勾勒出來的長篇小說。內容是描寫大時代中,故鄉小人物的笑與淚、掙扎與妥協、脆弱與堅強。

名導演王小棣在推薦《一夜新娘》大作時指稱:「臺灣的委屈,需要臺灣兒女娓娓道來」;而林正盛導演也讚美王瓊玲說:「她承繼著祖輩女性的山野悍性,如有老靈魂活在她現代女子身軀裡。」

王教授的另一部大作《人間小小說》,則是王瓊玲的第一部散文集,嘔心瀝血五年的創作。中正大學吳志揚校長指出:「王教授用悲憫的心思創作,用幽默練達的文筆刻劃~情深處,讓人噓唏;意真處,引人低迴;風趣處,不得不捧腹;嘲諷處,又針針見血。」為了回饋故鄉的栽培,王瓊玲捐贈所有版稅給梅山文教基金會,並且再捐同額款數給嘉義縣朴子收容重殘兒童為主的「敏道家園」(教養院)。

這次新書發表會,也請來豫劇小天后蕭揚玲,演出新娘子出嫁前的【梳�】,那是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來台灣時,所指定要觀賞的名戲。知名辣旦張瑄庭則表演水滸傳故事【拾玉鐲】中裹小腳女主角的嬌媚與蠻橫。繼轟動海峽兩岸的豫劇【美人尖】之後,今年五月起,臺灣豫劇團將盛大公演由王瓊玲小說所改編的【梅山春】,這一次,藉由王瓊玲的新書發表會,等於提前展示小說與戲劇結合的美妙成果。

帝雉現蹤阿里山

$
0
0

記者/陳柏濡 報導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塔山步道、對高岳步道及祝山林道等多處地點,陸陸續續有遊客發現保育類野生動物帝雉、藍腹鷴 、 水鹿、臺灣獼猴及山羌,其中最常被偶遇發現的是屬於「珍貴稀有」等級的保育類動物黑長尾雉 , 又稱「帝雉」的蹤跡。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表示,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架設紅外線自動照相設備,調查發現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帝雉、水鹿、臺灣獼猴及山羌等保育類野生動物出現,其中發現帝雉更有在園區育雛的情形,也因此可以發現成群的帝雉漫步在遊樂區的步道旁,遇見此現象的遊客常常驚呼連連。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廖處長表示,帝雉通常於晨昏與濃霧時分出沒,因此贏得「迷霧王者」美稱,在濃霧之中,突然冒出一隻戴著蒙面的紅色眼罩、身批紫藍衣的大鳥,其景觀極能撼動人心,也特別呼籲遊客在遇到這些野生動物時,請 保持適當之距離,建議大家遠距離觀賞,並 避免碰觸及驚嚇到野生動物,以減少野生動物受到驚嚇進而影響其棲息生存空間 。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海拔2,200-2,700 公尺 ,位處「盛行雲霧帶」,自然資源豐富多元,阿里山五奇「日出、雲海、晚霞、森林、鐵路」與「春櫻、夏浴、秋雲、冬楓」等美景聞名國內外,更是大陸遊客來台必遊景點之一,近年來每天都吸引數千名遊客到訪阿里山。雖然入園遊客眾多,由於園區範圍廣範 , 園區內仍具有豐富的生態,這幾年園區內更是保育有成,已出現多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遊客暢遊阿里山的同時,除了感受日出及雲海美景外,漫遊森林步道間,也有機會發現這些山林中美麗的精靈 。(圖/文嘉義林管處提供)


 

太平雲梯工程啟動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太平雲梯新建工程已通過水土保持計畫審查,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並已完成周邊服務區水土保持工程發包作業,工程費用大約2千5百萬元,預計於103年度8月份完成基地整地及水土保持設施之興建,併將進入第2階段遊客服務中心及吊橋主體結構之發包興建。

除了太平老街的古韻,太平雲梯啟用之後,未來將再結合周邊景點,包括孝子路步道、二尖山步道,以及串連至太平、龍眼、碧湖等地區景點,打造成為大阿里山北茶道旅遊特色景點,促進鄰近區域產業及經濟發展,創造國際旅遊新亮點。

太平雲梯預估於105年完成,這是國內最長單跨吊橋,長度達281公尺,預估啟用後的遊客量可望達到45萬旅次,並帶動地方觀光產值達到36億元,對地方來說,無非是明日之星,但也有很多人擔心龐大的人潮,將帶來不可知的生態破壞,主管機關不能不慎。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