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PeoPo 公民新聞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南華傳播 愛乘以無限大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為了喚起社會大眾對教養院的關懷與重視,並鼓勵民眾從事公益活動,南華大學HAPPINESS團隊,今年度的活動係以感恩節為活動主軸,在活動當天上午邀請線上藝人解婕翎與嘉惠教養院院生交換禮物,並與院生一同準備火雞大餐供現場來賓一同享用,除此之外,下午還舉辦了大型義賣活動。除了義賣一般民眾的物捐以外,這次還有藝人許仁杰、楊可凡、琇琴、曾子益、陳彥佐捐出自己的物品,盼拋磚引玉,與年青學子一起做公益,而HAPPINESS也將把活動所得全額捐給嘉惠,希望能在寒冬中送暖,讓院生過完感恩節後也能過個好年。

辦活動最重要的就是經費來源,為了籌措本次活動,HAPPINESS多次上街募款,籌措活動經費,過程雖然艱辛,但他們也有滿滿收穫,對此,HAPPINESS總召劉語淇表示:「要開口向陌生人募款和募物資,其實很緊張也很害怕,有好幾次都被誤以為是詐騙集團,不過這些都澆不熄我們投身公益熾熱的那顆心,我們越挫越勇,後來幾次募款比起剛開始就成功許多」。

融合嘉義在地美食與國外節慶,是這次活動的特色,除了安排院童與HAPPINESS一起完成「愛的饗宴」之外,主要是增加了院童與社會的互動,有機會歡度感恩節,豐富他們的生活,南華傳播學子的用心,溫暖了寒冬的角落,也點亮了另一盞明燈,盼社會大眾、年輕學子一同到校共襄盛舉,把愛乘以無限大。


 


安靖‧霸王山茶花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秋季除了是賞楓的季節,其實也是逐漸進入山茶花盛開的時節,山茶花品種繁多,花色變化更是多樣,擁有十年山茶花栽種經驗的嘉義縣梅山鄉民劉明智,今年就以其技術,種出一株盛開二百餘朵的霸王山茶花,讓賞花者嘖嘖稱奇。

劉明智與山茶花邂垢於十年前,當年他與聚落很多農民一樣,以種植檳榔、果樹和國蘭維生,尤其國蘭是劉明智所有投資的最大心血,但好景不常,國蘭的市場價格,也在十年開始走下坡,劉明智因此有了未雨綢繆的念頭,在歷經思考與選項之後,他決定改走精緻休閒農業路線,因此投入山茶花的栽種行業,十年後果然花團錦簇。

劉明智表示:不管從事任何行業,一定都有其高深的學問與技術,農耕也一樣,山茶花要種的茂盛好看,也同樣要有相關的知識才行,首先要先認識品種與特性,更要了解山茶花對於土壤、溫度、氣候的適應,千萬不要貿然投資,否則往往會血本無歸,先學習再投資會是比較穩當的做法。


 

街頭潑墨‧邱添福悠遊墨海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台南市中華東路、小東路口,這群機車騎士在看甚麼呢?沒錯,他們正趁著等紅燈的短暫時間,在欣賞一位自稱是中國書法史上,寫得最漂亮的一位書法家,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現場揮毫。曾經獲得國際書道展金牌獎的邱添福,目前仍是兩岸文化交流評審委員,同時領有台南市街頭藝人證,其在街頭提筆潑墨的畫面,吸引不少過往行人的目光,也得到不少掌聲。

邱添福不但自稱是史上寫得最好的書法家,他同時對史上書法名家也有所批判,這到底怎麼回事呢?邱添福是不是史上最知名的書法家,我們姑且不論,但其街頭書寫的勇氣恐怕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勝任,其運筆方式自成一格也是不爭的事實,最令人讚嘆的是他那空中提筆的拿手絕活,為了圓夢,邱添福悠遊墨海50年,而且不斷自我精進,最讓人佩服與讚嘆。

一手在空中拿紙,一手在空中提筆,在書法界是非常高超的技巧,邱天福從11歲在國民小學接受啟蒙之後,就沒離開過文房四寶,如此的堅持與毅力,造就他今天的地位與成就。

 

盲目搶種樹葡萄 台灣農業新隱憂 影音

$
0
0

近十年來,在台灣的閩南聚落家屋庭院,甚至在田間,出現一種名為「樹葡萄」又名為「嘉寶果」的外來種植物,原產地是南美的巴西,民國五十一年左右被引進台灣。

樹葡萄被引進台灣初期,並未被重視,直到兩岸關係解凍及大陸經濟起飛之後,樹葡萄開始被大量繁殖,早期栽種的植株,也因為樹型粗大而價值不斐,市場因此被盲目炒作,在利字當頭下,農民開始毀棄原生作物,大面積墾地繁殖幼苗,更有人投下巨資專營成木樹種,賺取價差,如果樹葡萄未來的市場,仍然取決於大陸,則存在的風險將相對提高,農民不得不慎。

盲目搶種這樣的名詞,一直存在台灣農業社會,最經典的莫過早期國蘭的栽種,以及現在滿山滿谷的香蕉,現在則出現如影隨形的樹葡萄,樹葡萄的流行,也間接改變家屋庭園造景的習慣。農政單位對於這樣的狀況,似乎也沒有一套有效的輔導機制,只是任由市場取決,未來樹葡萄是否將影響台灣農業發展,值得探究。

阿里山森鐵系列報導(33)部長勘森鐵 奮起湖居民振奮 影音

從We新聞開播 看公民新聞崛起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是一張車禍現場照片,上面寫著是由記者「翻攝」而來,也就是說記者並沒有到現場採訪,另外這二張新聞照片的相似度,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照片來源,是寫著記者自己拍攝,這也未免太巧合了吧?從一張新聞照片,我們就能點出媒體的怠惰與糜爛,台灣的新聞可信嗎?

在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我們看到的是熱血的公民記者,踩著穩健的腳步,以認真的態度,拍回每一則精彩的公民新聞,也因為公民記者的努力,而改變了台灣媒體生態,12月1日,We新聞的開播,將掀起另一波的台灣公民運動。

88風災期間,很多公民記者投入第一線傳回最真實最感人的畫面,彌補了主流媒體報導不足的角落,之後,在重災區的公民記者更持續的、長時間的報導災後重建的過程,其中有淚水有辛酸,在大災難大環境中,公民新聞提供了最完整、最詳實的報導,從這一刻開始,閱聽人不再受到商業媒體的箝制與束縛。

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於2007年4月成立之後,今年已經邁入第七年,We公民新聞在此刻成立,除了可以相互支援,互通有無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能互相學習,良性互動,如此勢必能再掀起一波台灣公民運動。

小小茶博士邂逅校長大大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為了解台灣國民中小學的教育特色,大陸大連甘井子區40名中小學校長,日前在甘井子區教師進修學校主任劉毅輝的帶領下,參訪嘉義縣隙頂國民小學,目的著重於社區產業與學校本位課程融合的技術。

隙頂國小為展現學校特色,特別安排茶藝課程,由小小茶博士為來訪的校長們奉茶,包括劉毅輝主任在內的校長們,對於小學生能泡茶、奉茶感到不可思議,更對於同學們熟知茶產業的知識對答如流,佩服不已。

在雲霧嬝繞的情境裡,兩岸教育界拋棄政治意識形態,戮力於小學教育方向的相互學習,這是一場難得的盛會,未來兩岸的文化藝術互動與發展,若能從小著手,從小教育,對兩岸人民都是一種福氣。


 

尫仔仙逛公署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在外飄泊11年,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這棟與「觸口遊客中心」共構的綠建築,於102年12月3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包括交通部長葉匡時、觀光局長謝謂君及地方政府官員、民意代表等均蒞臨祝賀剪綵。

這場活動最引人注目的倒不是冗長的儀式和表演,也不是充滿禪意的茶席,反倒是由新九天民俗綜藝團所組成的神偶逛公署最吸睛,也搶進了媒體版面,高大的土地公、三太子、濟公等神偶在行政大樓閒逛,的確增添了喜氣也吸引了人潮。

阿里山除了是國際知名觀光景點,近年來更是大陸客來台的必遊風景區,清晨前往祝山看日出,是所有上山旅客最期待的一件事,目睹金黃色的圓球從東方的雲層跳出,那是何等興奮的事。艷紅的阿里山森林小火車,是百年文化資產,搭著他徜徉在千年樹林間,恍惚置身於人間仙境,另外,阿里山神木下的婚禮,近幾年也已經打開知名度,每一年都吸引很多新人報名參加,而鄒族傳統歌舞秀,是行銷阿里山的最佳利器,無論中外遊客,都喜歡和鄒族勇士和美少女拍照留念,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落成,將肇始阿里山觀光旅遊的新紀元。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觸口遊客暨行政中心」緊鄰台18線公路,地勢平坦、區位適中,適宜作為入口遊客服務及交通轉運中心。經本處多次現勘評估後,於91年向台糖公司以協議價購方式取得用地,隨及規劃及辦理開發申請,歷經11年於102年2月完成主體建築。

園區委由廖偉立建築師整體擘劃,以保持自然土地及順應原本地形山貌為興建目標,利用「地景交織」、「漂浮」與「動線穿梭」等設計手法,企圖打造出一棟自然和諧的地景建築。如今十年過去,公路沿線的所有電線都已地下化,天際線顯得特別清朗;夏天午後降下的地形雨,更讓空氣中充滿了清新的香草味;各類鳥兒、蝴蝶和不可數的爬蟲類讓這裡生氣更盎然,大草原低飛迴繞的白鷺鷥更像是揮舞雙膀迎接遊客的到來。

園區內將規劃有阿里山藝文展示空間,皆透過結合阿里山觀光資源特色,運用現代科技化及電子影音設備,以多元化、互動性展示方式呈現阿里山自然生態、人文史蹟、旅遊景點等資訊,遊客還能欣賞專門為阿里山拍攝的3D生態影片,藉由3D科技的效果,可以看見帝雉、藍腹鷳、鄒族歌舞等有如臨現場般的視覺饗宴,另外戶外區域管理處也精心的規劃,將阿里山森林火車及鄒族傳統庫巴等裝置藝術都將在園區內完整呈現,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一同來認識阿里山的最佳園區。


沈●羚的旅遊方程式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搭乘小型飛機往返國內旅遊景點,在資訊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是非常時尚的旅遊方式,有了高鐵之後,一日生活圈的概念形成,國人一日旅遊的範圍因此擴大,但高鐵的高消費,也讓許多人吃不消,所以選擇平價台鐵的消費客層因而增加,搭乘遊輪式的列車更成了首選,當然也有國人是善用台鐵列車,搭配旅遊套餐方式圓夢。

資訊科技的發達一日千里,很多背包客便是透過綿密的網路串連,自己規劃國內旅遊行程,記者日前在嘉義縣番路鄉鄒族永久屋,優格哇獅部落,巧遇從台南永康隻身來嘉義旅遊的沈小姐,她便是行前透過網路尋找深度的旅遊景點,再善用大眾運輸工具以及散居各縣市的朋友資源,寫成一套旅遊方程式,自己完成這一趟知性之旅,值得喜歡尋找私密景點的朋友參考。

由於沈小姐自己不會開車,以往都是參加旅遊團搭乘遊覽車,全台跑透透,但後來沈小姐發現,旅遊團非但無法達到深度旅遊的目的,其行程有一大半都被司機或導遊掌控,絕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購物園區,難以達到旅遊的效果,因此決定嘗試隻身旅遊的規劃。

沈小姐這一趟深度之旅,除了體驗原住民文化之外,她更深度探訪隙頂茶區,在茶農的陪伴下,她深入茶園了解茶文化,也嗅到茶葉的馨香,活潑外向的個性,讓她很快結交到新朋友,這或許就是旅遊的最佳方程式。

記者隨著沈小姐的旅遊動線,逐一探索,最後一站她選擇來到新港奉天宮參香,她說平日工作壓力大,旅遊踏青是一種紓壓的方式,到百年古剎,一來可以探訪宗教文化,二來可以尋求心靈寄託,這樣的旅遊句點對她來說,非常完美,她也鼓勵平日宅在家裡的熟男熟女,善用資訊和大眾運輸工具,規畫屬於自己的旅遊方程式,增加生活樂趣。


 

南測阿兵哥愛民獲讚揚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陸軍南區測考中心,為落實軍愛民民敬軍的政策,十餘年來,在歷任指揮官的支持下,提供兵力協助營區附近村落打掃工作不遺餘力,使得巷弄街道環境改善,公園公廁等也常保潔淨。

南測中心服務的範圍,除了水上鄉的義興村也跨越台南市白河鎮的蓮潭里一帶,區域相當廣泛,負責打掃的官兵隨著四季氣候更迭,其實相當辛苦,義興村長王清涼有感於軍方的貢獻,也時常自掏腰包購買飲料犒賞官兵。為貫徹不擾民的優良軍風,阿兵哥連便當都是自己準備。日前,義興村長王清涼特別趕赴營區,向指揮官朱將軍致意,並頒贈感謝狀。

茶區孩子採果趣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著名的嘉義縣隙頂國小,以特有的茶藝文化課程,聞名遐邇,但孩子們對於茶以外的產物就顯得生疏,為了增進學童課外知識,隙頂國小莊新國校長,日前帶著學校一、二年級師生,參訪以柑橘及高接梨聞名的學區沙坑國小,除了欣賞該校著名的國樂演奏外,更安排了充滿趣味的果園採果行程,過程相當具有教育意義。

沙坑國小海拔不到100公尺,隙頂國小海拔則高達1250公尺,位於阿里山公路五十四公里附近,是阿里山公路最近的觀霧地點(54-56K),兩校距離遙遠,也發展出各自獨特的校本課程。沙坑國小國樂團成立於民國七十六年底,由宋仁和老師負責組訓工作。成立之初成員僅七人,由宋師利用課餘及假日時間指導,並繼續鼓勵其他同學加入國樂團的行列,並在寒暑假時展開密集的訓練,外聘各部國樂器專長老師來校指導。直到七十七年底第一次參加全縣音樂比賽時,成員已達二十七人,並開始嶄露頭角。隙頂國小茶藝社團,則是善用地方產業,編撰地方特色,從小訓練學童接觸茶席藝術和茶產業知識,其茶學士、茶碩士、茶博士更是知名中外。

高山的孩子來到平地採果玩樂,感覺一切都非常新鮮,小朋友從採果過程中領悟農夫的辛苦,也了解果樹和茶葉栽種技術的差別,師生和家長都從踩踏的土地中汲取知識,也從寓教於樂中獲取新知,這是一場有趣又不失教育意義的戶外教學。


 

冷冽寒冬下 拉網討生活 影音

$
0
0

冷冽寒冬下的清晨,很多人都還躺在被窩裡,但在嘉義縣沿海一帶,一群靠拉網捕魚維生的漁夫,早就已經在魚塭邊換裝,準備下水捕魚。每年的這個時候,就是沿海地區豐收的季節,天氣越是寒冷,池子裡的魚越是要盡快搶收,因此缺工情況就相當嚴重,受雇的漁工,這兩個月更是疲於奔命,從清晨到黃昏忙得不可開交,在冰冷的魚池中工作,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勝任,他們得長時間泡在水中,和魚群搏鬥。

下池捕魚,看似簡單的勞力工作,其實不然,若非經驗豐富的老手,很難抓到竅門,從魚道的架設、牽網、趕魚,全都馬虎不得,尤其在池中做品質篩選,更得要眼明手快,所謂行行出狀元,的確也其道理。

看著肥滋滋的魚兒一袋一袋的吊起,魚池主人李先生笑得合不攏嘴,在氣候多變的年代,能養出這麼大的魚,除了技術,多少也靠點運氣。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養魚和捕漁的工作,是團隊凝聚的工作,在低溫下,大夥只穿著青蛙裝下水,為的只是圖一頓溫飽,台灣人勤奮的工作態度,怎不令人敬佩。

落難土撥鼠?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紀錄報導

一隻土撥鼠(台灣鼴鼠),落難在涵洞裡了嗎?記者日前途經嘉義縣番路鄉一處產業道路,無意間發現一隻俗稱「悶鼠」的台灣鼴鼠,正在深約四十公尺高的一處山溝排水涵洞,奮力地往上爬,但卻屢戰屢敗,牠是體力不支嗎?

事情可能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喔!根據資料記載,台灣鼴鼠因為長年生活在地下,牠的眼晴早就已經已退化了,但活動力卻仍然相當迅速,警覺性也非常高,常常在夜間活動,因此不容易發現到牠。或許就是因為視力不良的緣故吧,他才會誤闖涵洞,卻又爬不出高牆,這種夜行性的動物,要發現他的行蹤,還真是不容易。

台灣鼴鼠又稱悶鼠或穿地鼠,是台灣特有亞種哺乳類。分布在平地到海拔約3000公尺的山區,以低海拔山區及開墾地 最為普遍。台灣鼴鼠是夜行穴居性動物,以土壤中的蚯蚓、蠕蟲、小型兩生類與爬蟲類為食物。台灣鼴鼠遍佈於農地,是農人頭痛的對象,因為他們在旱田的表土層活動時,往往把阻礙鑽洞的農作物根部咬斷,而且他們也會採食地下莖或塊根。因此在菜園、竹林、菓園或玉米田裡,多半都可以見到鼴鼠在地下縱橫穿梭,所造成的長條狀隆起坑道痕跡,它可以說是人類農耕活動所伴隨的一種指標動物。

這隻被誤認為是落難的悶鼠,後來終於在涵洞底部找到他最熟悉的土表,不到兩下子,他便撥開亂石層,往地底挖掘地道,快樂地回到他熟悉的環境,大自然的無窮生命力,實在讓人讚嘆。

烏金滿池塘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清晨五點,水車依舊轉動著,一場烏金補撈大作戰,也在此刻展開。漁夫們下網,通常會依魚塭大小,選擇適當的漁網,張網、圍網、架設魚道都必須依賴團隊默契,才能完成,在冰冷的水下工作,除了團隊精神,還要有過人的耐力才行。

漁夫們通常從魚池的兩端張網,使漁網環繞魚池一圈,此時池中的魚便被慢慢集中到漁網之中,隨後魚群會被趕進魚道裡,以方便篩選和打撈作業。養魚不但辛苦,也充滿風險,養魚人家最擔心的是多變的天候,以及無預警的停電,次外,病菌所造成的魚苗死亡率,往往也造成養殖戶很大的損失。

捕撈烏魚是與時間競賽的工作,所以漁夫們都必須趕在清晨下網,天氣越是寒冷,烏魚肚子裡的那兩片烏魚子越是肥碩,這是養魚人家辛苦兩年的豐收時刻,在嘉義東石、布袋、義竹沿海一帶,這個季節最為忙碌,通常魚池裡的烏魚必須趕在冬至之前捕撈完畢,否則就會大大影響烏魚子的品質。

這是養魚人家辛苦兩年的成果,從投放魚苗到收成,黃清和和太太終日與魚塭工寮為家,臉上的皺紋訴說著養魚人家的辛酸,也刻印著台灣人特有的勤奮與簡樸的精神。

烏金亮晶晶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烏魚打撈上岸之後,必須用最快的速度送往加工廠開膛破肚,由一群快刀手俐落的取出烏魚子,幾千隻的烏魚,竟然在二小時之內就處理完畢,由於烏魚利用價值高,所以工作團隊的分工也就非常仔細,其中取出烏魚子的工序最為重要,一不留神就可能破壞烏魚子的完整性,因此都由老經驗的師傅操刀。

千百年以來,不知由何時開始,烏魚每年冬天,都十分守信,洄游到台灣來。大約在冬至前後,由南游至台灣西部沿岸,在南端海域產卵以後北返,這些產完卵以後,洄游北上的烏魚體型瘦弱,稱之為「回頭烏」。烏魚因背部烏黑,學名鯔魚,烏魚則是台語「黑魚」諧音,原是在大陸東南沿岸河口棲息的廣鹽性魚類,二十二度的水溫是最適宜的環境,每年冬季因淡水水溫較海水先下降,烏魚便成群結隊由向海中,隨潮流南下避寒,在台灣海峽附近迴游產卵後,再返回大陸,因為烏魚每年冬至前後都會南來,因此又被稱為「信魚」。(高雄市教育局)

烏魚最珍貴的是烏魚子,但魚肫也同樣有它的利用價值,魚殼(身)身則以最快的速度包裝完成運往魚市場拍賣,只是一隻烏魚需要最少二年的時間養殖,從飼養到捕撈的過程都非常辛苦,當您在品嘗佳饈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漁民們的辛苦。


 


88風災四週年系列(5)復甦中的來吉部落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沿著嘉149甲線,公民記者再次踏入來吉部落,從雲霧中遠眺,部落映象依舊,很難想像這是四年前,88風災的重災區,遺憾的是部分道路和橋梁重建並未完成,四年多來,來吉的經濟和產業復甦了嗎?當年採訪的媒體,還在追蹤報導嗎?當年進駐的關懷團隊還在持續陪伴嗎?

令人欣慰的是,山豬仍然微笑著,當年在第一時間組成服務隊的台北醫學大學的師生,仍然陪伴在族人身旁。同學們的熱情令族人無限感動,而族人堅毅與樂天知命的性格則給了同學無限的啟示,我們欣慰部落已經從災難中挺立,族人也走出創痛一展笑容。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林益仁,在第一時間組成服務隊進入部落陪伴族人,四年來服務工作一直在進行,日前,他再度帶著學生進行關懷和學習之旅,林教授表示,讓學生親身體驗部落的重建過程,才能深化同學的同理心。

之前在鐵達尼號風景區賣愛玉子的莊孝正夫婦,也因為風景區遭沖毀而失業,幸好還有一些未遭殃的土地可以耕作,莊太太說,也許是老天眷顧,今年的高山蔬菜價格都很好,要養活一家子沒問題,她也不諱言,只要努力工作就不怕沒飯吃,怕就怕好吃懶做。


 

88風災四週年系列(6)阿里山小姑娘咖啡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戴夢娜(鄒名譯音)今年四歲,88風災侵襲來吉部落,她還在襁褓之中,因此部落族人都暱稱他為莫拉克公主,四年過後,她已經是父親陳敏雄的好幫手,既會幫忙採咖啡,也成了自家咖啡的代言人。

陳敏雄和妻子朱健華一起走過88的傷痛,現在夫妻倆以咖啡產業為共同追求的目標,從栽種到烘焙,她們堅持無毒,也堅持品質,目的是希望提供遊客最優質的馨香咖啡。

塔山的子民果然堅毅,大山依舊矗立著,鄒族的祖靈庇佑著後世子孫走過災難,也庇佑著部落經濟產業復甦,我們相信阿里山小姑娘戴夢娜(鄒名譯音),將為自家產業開啟新的希望。


 

88風災四週年系列(7)最後一塊拼圖德恩亞納基地動土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帶來致命的威力,襲擊南台灣,造成大阿里山區難以抹滅的傷痛,阿里山鄉來吉部落,頓時成為孤島,8月9日,在媒體的報導下,訊息快速傳播,外界關懷也開始湧入。

災民在紅十字會的協助下,暫時棲身在部落的莫瓦納88新舍的組合屋裡頭,但簡陋的屋舍終非長治久安之計。災民為爭取離災不離村的永久屋建置方案不果後,開始展開漫長的抗爭行動。

四年的抗爭、陳情,長路漫漫,逢災撤村也成了來吉村民生活作息的必須,但再好的安置計畫,仍敵不過災民爭取在152林班地永久居住的強烈意願。眼看抗爭無盡情,走入監察院成了族人最後的希望,這也是後來成就德恩瓦納基地得以興建永久屋的序曲。隨著永久屋的動土,我們祝福明年族人進住之後,無論農耕產業或藝術產業,乃至觀光產業,多能蓬勃發展,生活幸福美滿。

莫拉克風災最後一處德恩亞納永久屋基地,歷經選址波折,今(19)日終於在阿里山鄉152林班地(德恩亞納基地)動土。行政院重建會主任秘書張恒裕、行政院原民會處長蔡正治、嘉義縣秘書長吳容輝、台灣世界展望會執行長全國成、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副執行長陳宗良、阿里山鄉陳明利鄉長等蒞臨參與。

行政院重建會張恒裕主任秘書致詞時表示,98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重建工作在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積極合作下,半年即完成600餘戶永久屋,經2年的重建已完成90%以上的永久屋,目前已完成40個基地3,481間永久屋,這最後一處永久屋-152林班地(德恩亞納)基地的動土,也代表永久屋將圓滿達成,個人謹代表行政院重建會召集人江宜樺院長以及陳振川執行長帶來祝福,祝福工程圓滿順利。

張主秘強調,災後重建,政府依據特別條例,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核心,尊重多元文化,以及居民參與,對於災後安全勘虞居民,尊重其意願,依循「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離鄉不離遠」的原則,辦理家園安置工作。災後行政院重建會會同學者專家與相關單位來到來吉,經勘查審議及諮商程序,啟動遷居作業。

張主秘說,德恩亞納基地的選定真的是幾經波折,152林班地是來吉村民很早就選定的,只是安全條件遲未通過,行政院重建會特別組成專案小組,歷經5次會議,終於克服困難,啟動永久屋興建程序,等待的時間雖然漫長,但是結果卻是美好的,這可說是尊重居民意願的最佳典範,各位族人也終於可以安心。

張主秘最後並感謝重建過程中,世界展望會、賑災基金會、基督長老教會以及行政部門,包括原民會、內政部和嘉義縣政府的努力,終於讓來吉村的居民能居住在屬意的地方。德恩亞納永久屋是嘉義縣也是莫拉克重建最後一處永久屋基地,由賑災基金會補助經費,提供由世展會興建永久屋,並由內政部與原民會補助嘉義縣政府辦理各項公共設施,主要安置阿里山鄉來吉村受災民眾,占地約6公頃,預定興建42間,採高架基座設計,房屋採綠建築設計,將來這處永久屋社區會和林木共存,成為綠意盎然的社區。

耗時12年 鄒語聖經翻譯完成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12月22日,台灣基督長老教特富野教會,舉行了聖誕讚美禮拜活動,牧師汪啟聖全程以國語以及鄒族語言朗誦詩歌,並帶領姊妹弟兄朗讀福音,之所以會運用二種語言,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沒有鄒族語言的聖經所致,但這樣的情況,將在明年四月結束,因為一部耗時12年翻譯完成的鄒語聖經即將問世。

這本由台灣聖經公會協助完成的鄒族母語聖經,是繼鄒語字典之後的一部曠世巨著,編譯委員全由台灣基督長老教鄒族區會的資深牧師所組成,台灣聖經公會則負責審定工作,鄒族母語聖經的發行,除了有助於各教派的教務推廣之外,對於鄒族文化歷史的保存更具意義。

汪啟聖牧師表示:鄒語聖經之所以耗費12年的時間,主要是人才難尋,所有的翻譯成員,也都只能撥出少數時間參與,並無法全職投入這一項浩大的宗教工程所致,現在翻譯以及校訂工作都已經告一段落,很快將可以付梓,預計明年四月可以印刷完成。不過汪牧師也指出,由於年長的老人家不會羅馬拼音,一旦鄒語聖經流通,對於年長者仍然需要配套措施機已輔導。


 

生態導覽奪冠 沄水國小超棒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沄水國小是嘉義縣的一所偏鄉小學,位處沄水溪畔,並與林業試驗所中埔分所林場相連結,是一所生態極為豐富的國民小學。該校林松潔校長自102學年度起,帶領教師群規劃校本課程,並訓練一批校園生態導覽解說員,今年參加校園生態教育解說簡報比賽,榮獲全縣第一名,表現相當亮眼。

從這一群孩子的優秀表現,讓人領悟教室在窗外的重要,也勾勒出全方位學習的優點,沄水國小的學童雖然少了城市孩子的教育資源,卻善用城市沒有的優勢生態環境,打造出一所生態小學,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導覽解說高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沄水國小校園雖然迷你,但在校本課程的規劃下,老師們將校園生態區分為五大區塊,內容包括植物(樹種)、咖啡、楓香、蝴蝶和鳥類等等,孩子們除了用心學習認識動植物生態外,在老師的指導下還學會簡報的製作和影片的拍攝剪輯。校長林松潔表示:嘉義縣國小校園生態教育解說簡報比賽,今年有44所國小,超過130名小小解說員報名參加,前三名分別為沄水國小、安和國小、柳林國小,本校不但獲得生態教育績優學校掛牌榮譽,也安排其他學校參訪觀摩,分享校園之美。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