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PeoPo 公民新聞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你搭熱氣球我畫熱氣球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台東市博愛路與桂林北路口一帶,除了有武安宮為信仰中心,更有舊鐵馬道提供市民為運動場域,結合鯉魚山與鐵花村,串連為文創觀光點。由「台灣好」基金會所承辦的「熱氣球彩繪嘉年華」,也正在鐵花村音樂聚落熱鬧舉行。

鐵花村音樂聚落,匯集了音樂符號與文創產業於一體,提供音樂人與藝術行腳者一處創作的園地,這一次再度發揮想像,結合台東熱氣球的旅遊旺季,提供無法搭乘熱氣球的民眾另一種藝術饗宴,也成功達成鐵花村的光影藝術裝置。

主辦單位表示:熱氣球彩繪嘉年華的活動,是希望透過民眾的發想,一起點亮台東的新天空,熱天空翱翔的熱氣球,化為布置台東的藝術品,用民眾的創意和雙手,彩繪獨一無二的熱氣球,將自己手繪的熱氣球傑作成為裝置藝術,讓台東國際魅力據點,成為熱氣球專屬的藝術伸展台!


蘭嶼走讀1~一國兩制篇? 影音

$
0
0

在蘭嶼的任何一處角落,望向浩瀚無垠的蔚藍海岸,很快洗去世俗煩憂,看那橫越馬路的螃蟹,不也如此悠哉,綠油油的山丘與天際連成一線,恍如來到世外桃源,對初次登島的旅人來說,這座島嶼是如此的悠閒與自然,連外國人都讚譽有加。島嶼雖然美麗,但是部分公共藝術裝置卻因為外力破壞,又缺乏管理,反造成環境的破壞,除此之外;垃圾在蘭嶼也是一大問題,尤其大型的廢棄物更是到處可見。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蘭嶼的無牌車輛特別多,廢棄車輛更是塞爆道路兩旁,其中由蘭嶼鄉公所自行製發的「汽、機車識別牌」,也讓人感到相當好奇,不明究裡的,還以為是一國兩制的車輛管理制度。事實上,這是蘭嶼鄉公所為了管控當地無牌汽、機車,所採行的權宜措施,日期是101年的9月1日至104年的8月31日,眼看管控日期將近,台東縣政府和蘭嶼鄉公所將如何處理島上的車輛問題,大家都在看。

台東監理站曾於101年3月27、28兩日下鄉服務,辦理兩場車輛領牌說明會。針對車輛領用號牌之法源依據,及分析無牌行駛車輛之利弊得失,期能提升蘭嶼地區車輛懸掛號牌比率,但兩天只輔導4輛汽車及1輛機車領用牌照,顯然民眾意願偏低。這一座充滿歷史人文的島嶼,的確是被文明所佔據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島嶼既然是中華民國領土的一部分,就應該在相同的法治下遵守,顯然這裡的公權力並未確立與執行,擁有管轄權的台東縣政府不應該再漠視了。

蘭嶼走讀2 教育篇(蘭嶼國小專訪)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拼板舟的校門意象裝置,顯眼的立在蘭嶼國小,與大海遙遙相對,架構出達悟特有的文化精隨,這所依山傍水的學校,採階梯式校園結構建築,與坡地和平共存,這裡的孩子在各方資源的挹注下,過得很幸福,但師長在酷熱的氣候下,卻過得很辛苦。

在蘭嶼國小的短暫採訪,我們見識到孫美珠校長的用心辦學,也體認到學校老師在酷熱環境下的熱情奉獻,短缺的經費,讓師長們必須如此辛苦教學,或許是教育部該為離島師資多關懷的時候了。由於蘭嶼四面環海,鹽分偏重,電器用品通常二年或三年就耗損,學校雖然在校長室和教職員宿舍裝有冷氣,但早就已經不堪使用,捉襟見拙的情況,師長們不但上課汗流浹背,晚上也沒辦法好好睡覺。

「老師抓頭蝨」的景象,在台灣本島是早就已經消失的畫面,我們非常訝異蘭嶼國小的少數同學,竟然還有頭蝨存在,校長孫美珠為了學童健康,隨時利用課餘時間,要求校護進行滅蝨大作戰。學校校護表示:小朋友長頭蝨,一般來說與個人衛生習慣有很大的關連性,學童只要勤於洗頭就可以防治。

南華期末 把社區搞活了! 影音

$
0
0

南華大學「跨科技問題導向課程計畫」,日前假嘉義縣大林鎮上林社區,舉行期末成果展,這是一項多元課程結合,並深入社區實踐課程理念的計畫,學校師長和參與計畫的同學協力完成多項計畫主題,成果相當豐碩,贏得社區一致讚譽。例如由王慧蘭教授指導的新聞寫作與深度報導課程,就把學生帶進嘉義縣梅山鄉安靖社區,這裡是是一座人文薈萃的山城,而安靖村更是傳統藝術的根據地,百年前這裏盡是北管樂、竹管厝、竹椅、竹器、石匠師傅的主要聚居地,根據公視peopo公民記者的田野調查資料顯示:安靖村早於300年前,先人即已越過三疊溪大林庄,直往海拔約400公尺的山林墾荒聚居。按安靖村涵蓋柿子寮、坑仔平、水井仔、樟普寮、紹安寮等自然形成之散居型聚落,村落之形成主要與水源及耕地有關,其中紹安寮聚落有一株百年古梅,證實了安靖的墾荒史。王教授表示:選擇安排學生走讀梅山鄉安靖社區,讓同學親臨採訪現場,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務操作,目的是在增進課程的內涵。。

百年前的安靖村民以栽植竹子、果樹為主要產業,村民之所以學習北管樂、竹管厝、竹椅、竹器、石匠等技術,主要是倚靠第二專長賺錢貼補家用,北管樂通常搭配婚喪喜慶的需要,與殯葬業者、廟宇等配合出團演出,在傳統樂理缺乏的年代,北管樂的傳承仍然依賴師徒制的方式進行,但由於樂器學習困難,願意接觸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竹管厝、竹椅、竹器、石匠等師傅,則被科技帶來的新興產業所逼退,鋼筋水泥建築取代了竹管厝,鐵製、塑膠製椅取代了竹椅,傳統竹製用具被束之高閣自然淘汰,老師傅的利用價值日顯卑微,工商社會帶來的經濟發展,也直接衝撞山城的人口與經濟結構,「學習竹藝」和「吹嗩吶」對年輕人來說已經太遙遠,基於上述源由,擁有竹管厝、竹椅、竹器、石匠等技術的長者,在聚落是屬於國寶級的藝師,但他們正面臨傳承無門的窘境,「文化斷層」在安靖正悄悄的醞釀著。南華傳播系的同學,把這一次的採訪,編成一份「安靖社區報」詳實報導了安靖的點滴。

除此之外,建築與景觀學系的師生,也在上林社區進行「老屋活化」計畫,在歷經基地探勘、社區會議、耆老訪談之後,工作團隊選擇陳大震先生的百年老宅,進行活化再利用的工作期程,第一階段的整理工作大致完成,第二階段的整修計畫也準備展開,這一項計畫在上林社區獲得很大的迴響。

夏至23.5 太陽回嘉了!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裡是位於嘉義縣水上鄉的「北回歸線」,是很多天文迷喜歡留戀的地方,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在這裡竟然隱藏著一座「窺陽管」,它的存在;通常是每年的夏至才會被重視。

經營幼兒教育的黃昭夫,為了讓小朋友和家長弄懂甚麼是「夏至」,他利用環保材質,自己DIY製作「日影觀測器」,在夏至的中天時刻,讓孩子和家長體驗太陽回嘉的感覺。孩子們雖然企盼,但這二天嘉義地區天氣不穩定,雖然酷熱,卻也時常烏雲滿天,大大影響了觀日的活動,還好在孩子的呼喚下,太陽公公才小小的露臉。

黃昭夫是有名的環保爺爺,他時常利用環保材質製作科學教具,這次又簡單的利用紙管和酒瓶,製作簡易的「日影觀測器」,帶領孩子進入天文世界,間接的培育未來天文學家。

蘭嶼走讀~3 飛魚文化篇(拓印美學)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蘭嶼的每一個部落,都面向大海,海;除了是漁夫們的天然寶庫,它也成了這裡孩子的樂園,身為蘭嶼的孩子,從小對海中的生物就充滿感情,尤其對於飛魚文化,更是耳濡目染,但他們也需要汲取廣度的知識,以便成為文化傳承的種子,今天我們就隨著東清國小的孩子,去體驗飛魚拓印之美。飛魚文化,不只是蘭嶼的文化表徵,這種文化更是達悟命脈傳承的一部分,生活的必需,就像大海的浩瀚,蘭嶼人與世無爭的樂觀態度,往往給了身處塵埃的都市人無限的啟示。

我們揹著龜殼下田去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我們都說農夫下田耕作很辛苦,但到底有多麼辛苦?這一世代的孩子恐怕是更無法體會了。隨著時代的更迭,現在的農耕器具已經全面機械化,但是半世紀以前的農夫,到底是怎麼樣抵擋烈日和雨水的呢?今天就要帶大家去體驗一下揹「龜殼」下田的感受。

所謂「龜殼」事實上是一種竹製的農具,先人利用竹子和竹葉,仿烏龜殼的形狀所編製的遮陽和遮雨的器具,在沒有雨衣的年代,「龜殼」的功能與「蓑衣」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手作的傳統工藝在台灣社會已經邁入失傳的危機。揹著龜殼下田除草的畫面,在台灣的農業社會,少說已經斷訊40年,自從除草劑和雨衣問世之後,這樣的景象早就已經消失,會跪著鋤草的農夫恐怕也不多見了。

劉明智,是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的竹編老師傅之一,他們正積極努力的在學校、社區推廣竹編工藝,目的就是希望保存農耕社會的影像,傳承老祖先的智慧,而龜殼便是其中之一。

在速食餐飲充斥的年代,青年人對於米食文化的情感是越來越淡薄了,這一學期,在嘉義縣水上鄉農會的支持下,提供學區義興國小稻米耕作的體驗課程,不但達到農業教育的目的,也喚起青年學子對於土地的認同,而老農具的重現江湖,更體現了台灣農業的縮影。

 

仲夏蟬樂交響曲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仲夏的六月,是知了鳴唱的季節,也就是蟬樂交響曲巡迴演出的時節,酷熱的豔陽雖然盤踞著南台灣,但是在和風徐徐的大樹下,聆聽知了大樂團的演出,卻也是相當難得的享受,日前,林務局嘉義林管理處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就舉辦了一場「蟬意綿綿」的主題活動,吸引很多大小朋友參加。

暑假期間,除了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到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尋找並傾聽園區內,夏日專屬的大聲樂家演奏外,也可以沿阿里山公路,轉入嘉131線進入草山社區,尋找平地罕見的保育類「爺蟬」的蹤跡,被列為保育類的「台灣爺蟬」,又稱為青頭蟬、寶島蟬、狐狸蟬,體型可長達八公分以上,是台灣各種蟬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台灣爺蟬,在草山村民的刻意保護下,今年的族群數量明顯增加,村民歡迎大家來欣賞爺蟬的演出,但也請尊重生態保育,不要任意捕捉,讓生命的樂章繼續傳唱。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將於7月13日繼續辦理「蟬意綿綿」主題活動,邀請民眾在熱情的夏天,和家人朋友一同尋找並傾聽園區內夏日專屬的大聲樂家。活動於6月13日上午8時起接受網路線上報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嘉義林區管理處處長廖一光表示,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園區內南區樹木銀行種植100多種中低海拔樹種,環境資源多樣豐富,每到夏天總能在樹上發現大群熊蟬齊聲鳴唱。蟬在台灣是非常普遍的昆蟲,從四月到九月間全台皆可聽到蟬的鳴叫聲,而這熟悉的蟬聲更成為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之一。蟬也出現在許許多多的詩詞、傳說及工藝裡,豐富了人文與生態的趣味。本次活動透過實際觀察以及自然創作,帶領民眾體驗生物間彼此息息相關的自然律動,進而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

活動名額有限 

儘速報名參加103年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結合年度自然物候,用心規劃不同的主題活動。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11時30分,7月份場次於6月13日上午8時開放線上報名。活動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活動當天將現場酌收每人新台幣50元費用,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洽詢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專線(05)259-0211。線上報名系統

http://nc.forest.gov.tw/ck 中心地址:嘉義縣番路鄉新福村五虎寮18號。


蘭嶼走讀~4 行善篇(門外漢義剪隊)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白髮造型的李欣儒、長髮飄逸的洋芝琳、口語清晰的簡舒華、造型時尚的陳玫如、美鬚帥哥練懷濃,加上攝影大師陳偉國;他們五年前組成一支「門外漢」義剪隊,每年奔波在綠島、蘭嶼之間的離島學校及部落,為偏鄉學童及部落老人義剪,今年的蘭嶼行程,巧遇公民記者採訪,善行才因此曝光。

別以為「理髮」是一件小事,在離島「理髮」絕對是一件大事,「門外漢‧義剪隊」的到來,每年都引起蘭嶼各部落和各學校的重視,由於部落從事理髮業的族人有限,因此;族人和學童往往都已經是頂上「荒草蔓蔓」才會上理髮店,以前沒有環島公路的年代,理髮這一件事往往就是更浩大的工程了。

向來低調的「門外漢義剪隊」是一群來自台北的美髮同業,他們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在台東縣的霧鹿、利稻等偏鄉及離島的學校和部落,幫部落老人和學生整理頂上毛髮。帶隊的練懷濃說:所謂「門外漢」其實就是走出門外,和大家再一起的意思,團員長年在都市工作的壓力,如果可以透過偏鄉走動釋放,再藉由壓力釋放轉換為「善力」實踐,那絕對是一種幸福。從事房屋仲介的陳偉國,是團隊中唯一不會理髮的團員,但他卻利用攝影器材,細膩的為夥伴們留下美好的人生記憶,給團員們一記難忘的青春。

仁學畢業了(沄水國小52屆畢業典禮)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患有肌肉萎縮症的鍾仁學,六月從沄水國小畢業了,他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五歲發病迄今,從失落到勇敢面對,六年來他在家人、同學和師長的陪伴下,走過漫漫長路,未來,他將再帶著同學和家長的祝福,走向另一段旅程,仁學勇敢追求生命價值的態度,將永遠留在沄水國小的校園。

仁學有一個哥哥,身強體壯,現在已經升上國中,父親以務農維生,母親是越南人,但雙親已經離異,照顧仁學的工作就落到阿嬤和爸爸的身上。據仁學的父親鍾福銅表示:仁學是五歲發病,七歲確定病症為「赫氏肌肉先天不良」症,目前正接受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的藥物實驗治療。為了照顧仁學,父親鍾福銅的工作性質與場域因此受到限制,為防突發狀況發生,鍾福銅只能在自家果園從事農作,家裡經濟也因而受到影響,阿嬤年事已高,只能協助一些簡單的照顧工作,每每談到仁學的乖巧與懂事,阿嬤的眼眶總是泛紅。

仁學一家人住在散居型的閩南聚落,由於家屋距離甚遠,鄰里難以互相照應,成了宵小覬覦的目標,家中多次遭到光顧,鍾爸爸在經濟壓力之下,又唯恐小偷再次上門,因而不敢裝設電腦,兩兄弟的假日除了電視,就是一片綠油油的檳榔園和果園,仁學最期盼的是堂兄弟假日能回來和她一起唱歌採楊桃。

驪歌聲起,畢業班的同學展翅高飛,唯一留給學校的是課堂學習的酸、甜、苦、辣,還有操場嬉鬧追逐的身影,同學們協助仁學完成六年學業,化小愛為大愛,這一段人生巧遇的精采故事,將永遠深藏在同學和師長的印記裡,祝福仁學未來的求學路更寬廣、更平安。

蘭嶼走讀~5民俗篇(地下屋、夜曆、拼板舟)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初到蘭嶼的遊客,總認為這座島嶼既美麗又神秘,美麗的自然是鬼斧神工的天然景致,神秘的則是這裡的地下屋(主屋)結構,屋子為什麼要建造在海平面以下,是很多外地人納悶的事,當地耆老謝永泉特地帶領我們環島了解達悟文化,歡迎隨著我們來一窺究竟。

耆老謝永泉表示,其實蘭嶼人喜歡把屋子蓋在地表以下,是為了躲避7.8月份的颱風,平時居民會在屋前廣場搭蓋一座涼亭(又稱為發呆亭),這種地下屋又稱為主屋,興建初期只開二扇門,之後會隨著主人的身分地位和人口結構變化,再開第三、第四道門,屋子的後方是煙燻和儲藏飛魚的儲藏室。蘭嶼人的社交通常在廣場的涼亭進行,因為涼亭既涼快又方便,現在在蘭嶼的各處角落都可以見到種稱為發呆亭的涼亭。

蘭嶼的夜曆,主要是民俗節慶的記載,與漢人的農民曆雷同。拼板舟是達悟人引以為傲的傳統工藝,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也出現了傳承危機。部落婦女利用假日拼觀光,但資源被旅行社控制,實際收入相當有限。蘭嶼的美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從蘭嶼特有的行事曆「夜曆」密密麻麻的紀載,你會發現達悟人對於敬天敬海有著特殊的情感與態度,隔絕於海洋所發展出來的特有文化,值得慢慢品味。

奔馳百公里 安靖學竹編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因為羨慕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的好山好水,更仰慕當地三位竹編老師傅的好手藝,一群台北「碧湖織屋」的文化志工,日前專程驅車200餘公里,南下嘉義學習竹椅、竹編、塑膠編等傳統工藝,並入住傳統閩南家屋,重拾農業社會的生活點滴,充實自己的文化內涵。

除了領略竹編之美,體驗竹器與農村的生活關係,大小朋友還動手整理當地楊家古厝,媽媽們更親自在傳統老灶生火準備三餐,重回50年代的生活模式。安靖是屬於散居型的閩南聚落,居民迄今仍然以務農維生,生活型態沒有太多改變,雖然部分人口外移,但是傳統家屋大致保存完整,楊家子弟雖然各自發展,但老宅依然矗立於青山綠水間,尤其廚房老灶依舊完好,每逢年節煙囪依然升起裊裊炊煙,這裡依然是楊家媳婦準備年節糕點的重要基地。

雖然竹器與安靖聚落的生活緊密相扣,曾經是居民的經濟重要來源,但是隨著時代的更迭,竹編技術的傳承出現了嚴重斷層,難得這一群來自北台灣的朋友願意南北奔波,從認識竹子開始一點一滴地汲取即將失傳的傳統工藝,期盼他們的努力能異地萌芽。

鄒族勇士營 台北囝仔來冒險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一片幾近原始的森林底下,是鄒族「伊斯基雅納(達邦)」舊部落,也是今年達邦國小生態體驗營的基地,所有參與活動的師生,必須集中在鄒族傳統家屋,和竹床、獸皮、獸骨共同生活四天三夜,學習先人野炊、狩獵、原始弓箭的製作方式,由台北四也出版公司負責人張素卿帶領的一群孩子也參與這一次的體驗,他們期盼透過異文化的學習,增廣城市孩子的視野。

阿里山鄉達邦村是鄒族人口最多的部落,目前有一千餘人定居,達邦國小學區則涵蓋達邦社與特富野兩大社,是鄒族傳統文化的重鎮,目前全校有95名學童,是嘉義縣山區最大的小學,其中約有百分之九十五為原住民學生,校內教師(含校長)有9人為原住民籍。社區居民有九成六為鄒族原住民,目前兩大社仍維持有傳統的長老制度,因此,達邦國小也負有鄒族文化傳承非常重要的責任。

野炊,是這一次活動非常重要的技術課程,同學們在生火、野菜認識和採集的過程中,必須瞭解團體分工合作的重要,否則就很難達到獨立生活的要求,這也是鄒族人野外求生的傳承。安孝明是這一次活動的講師,人稱「鐵血教頭」,在他的嚴格紀律要求下,活動進行相當順利,為了讓同學們順利成為小小勇士,安老師在課程的設計上,以幾乎貼近傳統的方式編排,目的就是希望這一群小勇士,可以繼承鄒族的命脈。

達邦國小已經連續五年舉辦小小勇士營,該校顏雅徵老師表示:由於學童距離傳統文化越來越遠,如果不透過營隊教育,恐怕流失得更快,因此每一年都會選定不同的主題和部落,進行中高年級的生態體驗活動。顏老師說:今年是第一次開放給城市孩子參與,如果成效不錯,往後會考慮繼續辦理,今年比較不同的是培訓時間擴增為四天三夜,以增加課程內涵。所有參加培訓的師生,遠離電腦、手機四天,甚至連沐浴都在漁獵訓練的過程中進行,對城市來的孩子的確是一大考驗。

TRCC台灣房車拉力錦標賽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TRCC台灣房車拉力錦標賽第二站,日前假嘉義縣番路鄉124-1線鄉道舉行,計有來自全國頂尖車手200餘人參加,主辦單位車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張文溥指出,之所以選在124線鄉道是因為彎度極具挑戰性,而且民宅稀少安全性高,期盼透過這一場比賽,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發產。

於鄉間產業道路進行房車拉力賽,在嘉義地區相當罕見,番路鄉124-1線鄉道,雖然交通流量不大,但仍有多戶人家居住,由於賽道必須管制封路,對民眾進出確實造成影響,所幸警力與協勤民力投入管制作業,比賽才得以順利舉行,由於賽事競爭激烈,在地方確實造成轟動,也有很多民眾趕來一睹風采。

巷弄裡的好滋味 木耳養生湯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縣中埔鄉是香菇和黑木耳的主要生產基地,盛產期每日產量超過18,000多公斤,通常以傳統市場為主要銷售通路,產量過剩的時候,農民會將其製成木耳乾。傳統的農村料理,木耳通常是涼拌和熱炒的絕佳食材,但從事木耳栽種產銷達30年的林桃女士,卻以新鮮木耳搭配紅棗、生薑熬煮成「黑木耳養生湯」,在嘉義一帶闖出名號,成了巷弄裡的好滋味。

 

中醫認為:黑木耳性平味甘,有補氣、益智、生血功效,對貧血、腰腿酸軟、肢體麻木有效。而現代醫學研究結果,證實黑木耳含有人體必須的8種胺基酸,含維生素B2是米的10倍;還含 有豐富的膠質,對人體消化系統有良好的清潤作用,具有清毛、洗腸、潤肺、減少血液凝塊、緩和冠狀動脈粥狀硬化、降低血栓的作用,黑木耳中的多醣具有抗腫瘤活性,對腫瘤有一定預防效果。新鮮的黑木耳每100克含鐵98毫克,含量是肉類的100倍以上,鈣質為肉類的30倍。

 

因此,黑木耳一般除了作為料理外,主要下列幾項功效:能活血、防止血管硬化,促進血液循環。可治外傷引起的疼痛,血脈不通,神經麻 木、手足抽搐。能促進排便,改善痔漏、便血,痔瘡及靜脈曲張。可治寒濕性腰腿疼痛。能治子宮出血及閉經等婦科疾病。可以改善貧血,骨質疏鬆。亦能降血脂,對心腦血管疾患有很大助益。此外,還有減重減肥的效果。

從很多農業成功經營者的背後故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長年和土地打滾的農業菁英,都有一種求新踏實的真本領,更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創意,林桃女士的學經歷不高,但卻勇於追求夢想突破現狀,她不但成功研究出木耳養生湯汁的熬煮秘訣,還為自己開闊出一條生財之道。


華裔志工進偏鄉 學童猛啃ABC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台灣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英語成為台灣躍升國際舞台的關鍵,僑委會、客委會與教育部特地舉辦AID Summer海外英語志工計畫,邀請華裔青年來台灣偏遠地區小學進行英語教學,縮小城鄉差距,讓偏鄉小朋友在暑假也能快樂學習英文。

三位來自美國德州的華裔青年Denise鄭貝貝、Arnold 魏華毅、Tiffany蔡宏恩,均是才進大學就讀的第一新鮮人,千里迢迢來到位在阿里山上的太和國小當英語教學志工,其中Denise鄭貝貝還是第一次來到台灣,對於台灣宗教文化、太和地區的茶道文化感到濃厚興趣,來訪期間他們走遍了北港朝天宮、台南赤崁樓與安平古堡,對於台灣的歷史與傳統有了深厚的了解。

太和國小的核心本位課程是茶道教學,因此學校特地安排茶道英文課程,三位志工教授英文會話,讓小朋友能夠用英文介紹各種茶葉,小朋友也熱心的教授大哥哥、大姊姊們泡茶的技巧與茶葉的相關知識,成了台美文化之間交流的橋樑,Arnold 魏華毅說:「小朋友泡茶技巧很厲害,讓我大開眼界。」Tiffany蔡宏恩因為中文程度比較不好,小朋友在泡茶時不斷的比手畫腳,指導大姊姊繁瑣的泡茶技巧,形成有趣的畫面。

三位志工們年輕有活力,用大富翁、歌謠等遊戲進行英語教學,課堂上滿是歡笑聲,三年級的謝岳勳則表示:「大哥哥、大姊姊們用骰子和戳戳樂進行英語遊戲,讓我知道學英文可以那麼有趣。」四年級的簡志丞則說:「他最感到有趣的是鎚子猜英文單字的遊戲。」海外華裔英語營從7月14日開始到7月25日,為期兩個禮拜,期間三位華裔青年將在太和國小進行主題英語教學,實施茶香英語教學、美國文化冰淇淋製作體驗課程,負責課程設計的課程輔導員沈家銘教師表示:「Think global,Act local,英語營融合了學校的茶藝本位課程,透過英文會話的練習與童話閱讀,實踐教學全球在地化的精神,希望能讓美國的華裔青年與偏鄉的小朋友都有個難忘的暑假回憶。」

即時新聞 現場直擊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採訪報導

一部由司機張添旺(67歲)駕駛的混泥土車(車號767-TE),22日上午11點許,在嘉義縣中埔鄉義仁村田寮產業道路翻覆,駕駛被困在駕駛座,消防單位11點9分接獲民眾報案,由嘉義縣消防局第三大隊蔡建安大隊長,負責現場指揮搶救,由於混泥土車滿載,現場搶救困難,後經請求怪手支援才完成搶救,但駕駛已經OHCA狀態,於十點四十五分許,將駕駛送往嘉義聖馬爾定醫院急救。義仁村田寮產業道路狹窄,適合單車單向通行,每有會車狀態總是危險萬分,該產業道路兩旁為果園 ,並有灌溉渠道,研判該混泥土車應是會車不甚翻落果園。

莫拉克五周年系列~4 最後一塊拼圖進度落後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帶來致命的威力,襲擊南台灣,造成大阿里山區難以抹滅的傷痛,阿里山鄉來吉部落,頓時成為孤島,8月9日,在媒體的報導下,訊息快速傳播,外界關懷也開始湧入。

災民在紅十字會的協助下,暫時棲身在部落的莫瓦納88新舍的組合屋裡頭,但簡陋的屋舍終非長治久安之計。災民為爭取離災不離村的永久屋建置方案不果後,開始展開漫長的抗爭行動。四年的抗爭、陳情,長路漫漫,逢災撤村也成了來吉村民生活作息的必須,但再好的安置計畫,仍敵不過災民爭取在152林班地永久居住的強烈意願。眼看抗爭無盡情,走入監察院成了族人最後的希望,這也是後來成就德恩瓦納基地得以興建永久屋的序曲。隨著永久屋的動土,我們祝福明年族人進住之後,無論農耕產業或藝術產業,乃至觀光產業,多能蓬勃發展,生活幸福美滿。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98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重建工作在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積極合作下,半年即完成600餘戶永久屋,經2年的重建已完成90%以上的永久屋,目前已完成40個基地3,481間永久屋,這最後一處永久屋-152林班地(德恩亞納)基地的動土,也代表永久屋將圓滿達成。災後重建,政府依據特別條例,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核心,尊重多元文化,以及居民參與,對於災後安全勘虞居民,尊重其意願,依循「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離鄉不離遠」的原則,辦理家園安置工作。災後行政院重建會會同學者專家與相關單位來到來吉,經勘查審議及諮商程序,啟動遷居作業。

重建過程中,世界展望會、賑災基金會、基督長老教會以及行政部門,包括原民會、內政部和嘉義縣政府的努力,終於讓來吉村的居民能居住在屬意的地方。德恩亞納永久屋是嘉義縣也是莫拉克重建最後一處永久屋基地,由賑災基金會補助經費,提供由世展會興建永久屋,並由內政部與原民會補助嘉義縣政府辦理各項公共設施,主要安置阿里山鄉來吉村受災民眾,占地約6公頃,預定興建42間,採高架基座設計,房屋採綠建築設計,將來這處永久屋社區會和林木共存,成為綠意盎然的社區。

 

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德恩亞納永久屋基地」,於去年12月20日動工,原先預定今年七月份可以入住的計畫,卻因為天候因素,造成工程落後四十個百分點,目前仍然積極趕工中。德恩雅納基地是莫拉克重建計劃中,最後一塊拼圖,42戶的獨立家屋,採輕鋼構高腳設計,以最貼近環境的方式施工。進度雖然落後,但是族人看到如此時尚典雅的屋舍,就再也沒有也任何怨言了,災民們更是三不五時,揪團參訪工地,甚至有些受災戶已經在一旁空地栽種蔬菜,期盼一入住就能收成並與族人分享,德恩雅納基地的完工,也將是全國最貼近離災不離村的永久屋基地。

部落的百合花正嬌豔的綻放著,在以往;這象徵著風調雨順族群團結,但因為莫拉克災後的重建問題,造成族人情感的分裂,當來吉村被劃為「安全堪虞」地區之後,有26戶選擇入住轆子腳基地、8戶選擇樂野基地、42戶選擇德恩雅納基地,另外有45戶選擇留在部落,未接受政府安置,這也是撕裂族人情感的最主要因素,隨著時間的流轉,我們期盼部落領袖能與族人努力溝通,化解怨懟,繼續為族群命脈延續而努力。

謝美麗的台灣駕照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嫁來台灣已經14年的印尼新娘謝美麗,每天清晨要陪著夫婿上市場補貨,協助夫家經營牛肉麵館,每周還要奔波在縣內幾所小學,擔任母語教學的工作,平常都是先生蔡崇安開車充當專屬司機,這回,謝美麗決定自己學開車考駕照,一來減輕老公的工作量,二來一圓在台灣的開車夢。

在駕訓班裡開車是一回事,上了公路開車又是另外一回事,謝美麗對於台灣的路況並不是很熟悉,但是在教練何慶進的指導下,這位來自印尼的菜鳥駕駛倒是很快就進入狀況。

謝美麗雖然已經是國小母語的課程老師,但是要上場面對全中文的交通法規試題,對她來說的確有壓力,還好她自己平時相當就相當努力,再加上先生在旁指導,因此筆試也一次就過關,讓指導教練相當佩服。

麥德姆來襲 雪花梨矗立不搖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是麥德姆颱風來襲,嘉義縣境八掌溪的水位,雖然沒有造成重大災害,但是滾滾泥流,仍然相當驚心動魄,受損比較嚴重的是葉菜類、瓜果類和剛剛插秧的稻田,另外,很多香蕉園因為承受不了雨水的浸泡而傾倒,唯有獅埜社區長春農場的雪花梨,因為位處丘陵地又採取草生栽培,排水條件良好,土表未受侵擾,而矗立不搖。

長春農場共有10多個果園,各果園所出產之高接梨(包含幸水梨、豐水梨、雪花梨)可說是全國最佳品質的高經濟農產品之一,每年5月至10月份,是當期水果盛產的季節,產出的高接梨不僅汁多、果實飽滿、果心小,且口感清甜味美、風味獨特,是全國難得找尋的優質有機蔬果。 因長春農場引取朴子溪水源灌概,且高接梨果肉如玉觀音尊身之晶瑩剔透,故取名「玉觀音」,而雪花梨表皮如雪花飄逸而得名。

 

長春農場高接梨的高品質幾乎已經臨駕中部地區高接梨,並成功打入大型賣場,成為南台唯一獲選為賣場主力的高級水果。竹崎新溫鄉長良恭表示,為確保竹崎高接梨品質,長年施放有機肥料,皮薄多汁,不僅含有多 種維他命,含水量更高達89.3%,在炎炎夏日中吃水梨,宛如是在喝著最佳的天然飲料一般,尤其是冰鎮過後品嘗,更能生津止渴又消暑。今年竹崎鄉的高接梨因氣候影響產量有減少,但品質比往年更好,目前正值盛產期,也是最佳品嚐的季節。

 

鄭茂裕於民國67年,率先致力低海拔溫帶高接梨之栽培便一舉成功,經營果園達二公頃,目前竹崎地區推廣面積達一00公頃,他並開發樹下低型末端微噴灌溉系統及接穗溫差處理及人工授粉等新技術,提高品質增加產量每公頃達二萬公斤以上,且致力改進果園道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搬運損傷率達五%,增加工作時效五%,節省生產成本,效果顯著,農場作業採分級包裝及共同運銷 措施,建立品牌信譽,並以冷藏方式調節果品市場,穩定果品市價,增加果農效益,繁榮農村經濟,曾獲得82年神農獎殊榮。長春農場共有10多處果園,各果園所生產之高接梨(包含幸水梨及豐水梨)可說是全國 最佳品質的高經濟農產品之一,每年5月至10月份,是當期水果盛產的季節,今年生產雪花梨音管理得當不僅汁多、果實飽滿、果心小,且口感清甜味美、風味獨特,是全國難得尋覓的優質蔬果。

南二高穿越嘉義縣竹崎鄉,不但便利了交通也帶進了人 潮,交流道旁的獅埜社區以及沙坑仔聚落是高接梨的主要產地,在這個社區;豐水梨被稱為「綠色黃金」,更是雪花梨的故鄉,當獅埜社區的豐水高接梨採收接近尾聲的時候,恰巧是雪花梨的盛產期,這一前一後的產期配置,不但分散了生產過盛的風險,也銜接拉長了精緻水果的產銷期,縱然滿園碩大的梨果等著遊客的邂逅,偏偏我們可愛的果農卻那麼的靦腆,欠缺包裝和行銷技巧一直以來就是農友的弱勢,現在;電子資訊行銷、媒體行銷、網 路行銷、觀光觸角行銷,正點滴的成形,期待這一季果農有璀璨的營收。鄭茂裕於民國67年,率先致力低海拔溫帶高接梨之栽培便一舉成功,經營果園達二公頃,且採草生有機栽培,營造友善環境,其果樹抵抗力強,果實品質優良,因此躲過豪雨侵襲。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