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PeoPo 公民新聞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翻轉中ㄟ崙仔社區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崙仔社區」是雲林縣元長鄉與嘉義縣新港鄉交界處的一處閩南聚落,社區居民大都以務農為生,主要以栽種花生、稻米、蔬菜為生產大宗,純樸的鄉村仍然保存50年代的民俗風情,可惜的是,這個社區也遭遇人口外流和少子化的雙重衝擊,社區毀損的三合院和閒置的土地也越來越多,這樣的改變也造成社區面貌的寂寥,耆老雖然對於昔日喧囂的街頭巷尾充滿回憶,但總是覺得無力回天,年輕人看到長輩無奈的眼神,終於開始覺醒,他們眾志成城,準備翻轉崙仔的未來。

崙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宗智,看到很多社區都是因為民眾的齊心協力而改變了社區的命運,他因此嘗試招集社區耆老和志工,從翻轉社區閒置空間開始,一點一滴剷除社區角落髒亂毒瘤,再匯集居民集體智慧,共同打造巷弄新生命,事實證明,只要有心;要翻轉社區的命運並不是甚麼困難的事。

崙仔社區的耆老和青少年,才是最可愛的一群居民,耆老們無私地提供家藏珍寶供社區擺放展示,並親身講述自己一輩子和社區的連結映像,年輕的學子則利用課餘時間投入社區志工行列,犧牲假期貢獻自己的勞力,最珍貴的應該是利用這一季的寒假,穩穩當當的吸收了耆老們半世紀以來的農耕智慧,因為將來他們都將是崙仔的接班人。


東湖仔祖師廟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縣竹崎鄉金獅村「東湖仔」聚落,迄今已經擁有百餘年的人文歷史,這其中還包含一段鮮為人知的宗教軼事,據當地耆老徐伯位、陳金樹、朱興巽和村長林炳煌等人表示:「東湖仔」是金獅村四大聚落之一,是典型散居型閩南村莊,先祖來自大陸福建,由於金獅寮一帶為竹子主要產地,因此早年居民均以造紙維業,而且盛極一時。

徐伯位指出,依據先祖的說法,當年渡海來台墾荒的村民當中,有一戶朱姓人家帶來一尊「清水祖師」爺的神像,在自家廳堂供奉,也庇佑社區信眾,慢慢成為聚落的守護神,由於祖師爺神威顯赫,總能有求必應,因此信眾日益增多,在歷經朱家二代子孫的薪火相傳之後,直到十餘年前,第三代的朱姓子孫也搬離社區遷移他鄉,「清水祖師」這才每年跟著新當選的爐主,漂泊在不固定的神桌案頭,分享香火。

一年多以前,「清水祖師」爺分別向當時的爐主陳金樹,以及現任爐主徐伯位託夢,表示希望能有一處固定駐駕殿堂(蓋廟),以方便行善濟世,這樣的指示,可真傷透了主委朱興巽、錢爐主陳金樹和徐伯位,主因是;祖師爺的存款不過80餘萬元,而一座新建廟宇動扎數百萬、數千萬,這要如何才能達成祖師爺的指示呢?不料祖師爺竟向陳金樹等人表示「錢不是問題」,要信眾們大膽執行建廟計畫。陳金樹說:當聚落居民會議取得共識後,信徒盧維從率先捐出236坪廟地,信眾頓時信心大增,建廟籌備委員會的幹部也分工合作,採分進合擊方式開始對外募款,而且進度相當順利,連委員會都感到相當訝異,去年三月,委員會認為時機成熟,決定執行建廟計畫,第一期工程總工程費約七百餘萬元已經到位,其餘尚有辦公廳舍、廟埕駁坎、廁所等設施經費尚無著落。

目前駐駕在爐主徐伯位宅第廳堂的有王爺(徐宅供奉)、清水祖師公、中壇元帥、觀音佛祖、福德正神(聚落供奉)等神尊,皆為年代久遠的神祉,尤其是兩尊前人自大陸福建恭請來台的祖師公神像,因此;除了建廟之外,祖師公另外指示,所有神尊必須重新雕刻,俟甲午年(民國104年)農曆12月20日上午7點開廟門安座之時,與舊神像一同駐駕新廟共享香火。祖師公指示,重雕神像必須是老樟樹,且必須是一體成形,這可真是又考倒了委員會的幹部們,心想…去哪裡找這一株老樟木呢?陳金樹說,或許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數吧!找了幾天之後,還真的在新廟的後方山巔找到這株老樟樹,並委由雕刻師順利雕刻完成(目前暫蹕金獅寮廣福宮)。

新建的東湖仔祖師廟,廟體基地有18坪,係由嘉義縣新港鄉月眉村的鴻碩寺廟工程(林明生)設計承包,起建時程自103年3月至104年2月8日入火安座,工程順利。廟體建材採RC混泥土結構,屋頂採傳統剪黏與交趾陶裝飾,斗栱、門神皆由彩繪大師手工彩繪完成,寺廟彩繪,是台灣特有的宗教藝術,這門文化資產長期倚靠知名畫師傳承,如早期的前輩潘麗水、嚴錕興、李松濱等大師,寺廟建築,除了巍峨的宮殿之外,內部的雕梁畫棟,才是整體藝術的內涵與精華,現在在東湖仔祖師廟也可以欣賞到年輕一代的優秀作品。

按照安火入座儀軌,甲午年(民國104年2月20日)農曆12月18日,下午2點煮油,20時安壇。19日清晨6點點燈,20日零時拜天公,清晨7點開廟門安座,下午2點作普。

春節系列7~學鋁線創作 快樂迎新年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一些小巧玲瓏、可愛討喜的裝飾小品,是知名鋁線創作家楊海茜老師的作品,他的巧思可以是蝸牛殼,也可以是蛋殼,靈感完全來自生活點滴,過年前夕,她教導學員如何善用鋁線雕塑之美。

楊老師早期的作品充滿年輕的能量,毫無框架而抽象詮釋歲月的痕跡,現在她則將平凡的金屬鋁線,變化出多樣的形狀,創作出獨一無二的飾品,除了展現個人特色與美感之外,更可以為家居生活注入情趣,更可以開創事業第二春。

楊海茜老師曾經在嘉義市各社區大學任教,現在則是嘉義市文化中心的老師,其創作多元且實用,楊老師說:鋁線柔軟有可塑性強的特性,它適合拿來彎折創作,加上鋁線色彩豐富、素材容易取得且平價,一線在手,就可以組合成各式美麗圖案,變化無窮,也能做創意折字、吊飾、鑰匙圈、手機架、情人相相架、名片等等,是過年過節送禮最經濟實惠的禮物。

樂檸‧帶著天使飛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一些嚼勁紮實的各式麵包,是來自一支年輕的專業團隊之手,更令人訝異的是,這其中產量最大的「漢堡包」,竟然是來自民雄農工以及嘉義特殊教育學校的慢飛天使,經過淬煉而來的真功夫,裡面有一段學校教育和企業良能動人的麵糰故事。

這裡,是嘉義在地品牌「樂檸漢堡」的麵包生產基地,取名為「雲感」,業者說:天上的雲,是柔軟且富有支撐力的,可愛的天使才能在上面無憂無慮的跳躍,而「雲感烘焙坊」是專為天使們打造的良善職場,期盼有一天這群天使可以自由飛翔,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業者表示,一般的麵包,要做到柔軟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學過做麵包,老師一定有教一定要放「奶油」,因為放了許多奶油的麵包,保證又「香」又「軟」,但是,這樣的膨軟,跟樂檸的軟嫩而富有柔韌的口感是截然不同的。樂檸麵包,絕對是不一樣的麵包!這裡生產的有歐式麵包、土司、小品、貝果此外,還有由四位小天使製作的最大宗的漢堡包,提供每個門市所販售的漢堡使用,讓樂檸漢堡的主顧們一口口吃到最鬆軟卻又嚼勁紮實的麵包。

春節系列8~避開人潮 年前賞李花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之前,梅花寒冬傲骨,枝頭爭豔;之後,「李花」趁著陽光露臉搶在雲端勻染,這一季的瑞里~美極了~。在88風災中慘遭無情肆虐的嘉義縣梅山鄉瑞里一帶,歷經多年的重建和聚落村民的復耕後,基本上已經跳脫災情的陰霾,重回生活的渠道,茶園、李子園、咖啡園大都達到生產的範疇,民宿投宿率也回歸到8成以上,以「紅肉李」聞名的「科子林觀光果園」紅肉李李花,本月10日將達到盛開期,瑞里山頭幾乎被李花掩蓋,遊客漫遊在雪白的園中,恍惚置身在北國的氛圍裡,果園女主人許淑蓮說:科子林觀光果園計有紅肉李與黃甘李二種品係,二者產期相隔約一週,許淑蓮表示,對欣賞李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10天之內前來瑞里,而本週則是黃金賞花期。

梅花、梨花、李花、桃花其實都怕雨水的沖刷,現在瑞里的李農最擔心的就是花期遭遇雨水侵襲,但依目前的天氣遇報和山區天氣變化觀察,這一季的李花應該可以平安渡過授粉期,園中忙碌的蜜蜂與蝴蝶正辛勤的工作著。「科子林觀光果園」預計5月份正式開放果園供民眾採果,許淑蓮說:遊客在園區可以免費品嚐,外帶則按斤計價,她說,紅肉李與黃甘李的口感都很好,民眾可以依喜好自己選擇,由於該園區採草耕方式管理,園區不使用除草劑,因此李株顯得健康,果肉也較甘甜。

東湖仔祖師廟(2)煮油、封廟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台灣的道教文化,對於建廟、淨廟、封廟、開廟門,都有一定的儀式和禁忌,嘉義縣竹崎鄉金獅村「東湖仔」祖師廟,於農曆12月19日,舉行賞兵、犒將以及煮油、淨廟、封廟等儀軌,小小聚落因為這百年盛事,嗨到最高點。

祭典過程雖然冗長,但每一個環節卻都是文化儀軌的一部分,過程中;道長會發放「天師醮符」給村民,讓家家戶戶得以貼在門楣,除去汙穢保佑平安。廟宇的興建需要大筆的經費,這是東湖仔聚落百餘年來第一次起建大廟,因此庄民和信徒都非常樂意慷慨解囊共襄盛舉。

要舉辦這麼大型的廟會,後勤支援很重要,尤其是飲食更是一項民生大工程,因此東湖仔聚落婦女便一肩挑起這項重擔,堪稱建廟過程中的幕後功臣。封廟之前,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儀軌,那就是「煮油」、「淨廟」,這個過程在台灣廟宇文化中,對一般民眾來說,是特殊的也是少見的,對東湖仔聚落的居民來說更是意義重大。道長在廟門貼上封條之後,會但領村民拿著家中大大小小家人的乾淨衣物,在油火上方除晦氣祈福氣,象徵消災解厄。

莫拉克五周年系列五~拼圖完成 族人雀躍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98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重建工作在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積極合作下,半年即完成600餘戶永久屋,經2年的重建已完成90%以上的永久屋,五年多來共完成40個基地3,481間永久屋,今天(2015.2.10)是最後一處永久屋-152林班地(德恩亞納)基地的落成交屋儀式,也代表永久屋達成最後一塊拼圖。災後重建,政府依據特別條例,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核心,尊重多元文化,以及居民參與,對於災後安全勘虞居民,尊重其意願,依循「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離鄉不離遠」的原則,辦理家園安置工作。災後行政院重建會會同學者專家與相關單位來到來吉,經勘查審議及諮商程序,啟動遷居作業。

 

重建過程中,世界展望會、賑災基金會、基督長老教會以及行政部門,包括原民會、內政部和嘉義縣政府的努力,終於讓來吉村的居民能居住在屬意的地方。德恩亞納永久屋是嘉義縣也是莫拉克重建最後一處永久屋基地,由賑災基金會補助經費,提供由世展會興建永久屋,並由內政部與原民會補助嘉義縣政府辦理各項公共設施,主要安置阿里山鄉來吉村受災民眾,占地約6公頃,興建42間,採高架基座設計,房屋採綠建築設計,將來這處永久屋社區會和林木共存,成為綠意盎然的社區。

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德恩亞納永久屋基地」,於前年12月20日動工,原先預定去年七月份可以入住的計畫,卻因為天候因素,造成工程落後四十個百分點。德恩雅納基地是莫拉克重建計劃中,最後一塊拼圖,42戶的獨立家屋,採輕鋼構高腳設計,以最貼近環境的方式施工。進度雖然曾經落後,但是族人看到如此時尚典雅的屋舍,就再也沒有也任何怨言了,災民們更是三不五時,揪團參訪工地,甚至有些受災戶已經在一旁空地栽種蔬菜,期盼一入住就能收成並與族人分享,德恩雅納基地的完工,也將是全國最貼近離災不離村的永久屋基地。

 

部落的百合花正嬌豔的綻放著,在以往;這象徵著風調雨順族群團結,但因為莫拉克災後的重建問題,造成族人情感的分裂,當來吉村被劃為「安全堪虞」地區之後,有26戶選擇入住轆子腳基地、8戶選擇樂野基地、42戶選擇德恩雅納基地,另外有45戶選擇留在部落,未接受政府安置,這也是撕裂族人情感的最主要因素,隨著時間的流轉,我們期盼部落領袖能與族人努力溝通,化解怨懟,繼續為族群命脈延續而努力。

東湖仔祖師廟(3)開廟門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採訪報導

台灣的道教文化,對於建廟、淨廟、封廟、開廟門,都有一定的儀式和禁忌,嘉義縣竹崎鄉金獅村「東湖仔」祖師廟,於農曆12月20日,舉行跳鍾馗、開廟門等儀軌,小小聚落因為這百年盛事,嗨到最高點。

「跳鍾馗」源自古代驅逐疫鬼的「大儺」儀式。史上並無記載鍾馗其人,鍾馗實乃古代逐鬼之「棒鎚」,古人每至臘月即舉行「大儺」儀式以驅逐鬼魅,而驅鬼所使用之棍棒,齊人謂之「終葵」,後來經人格化、具像化,「終葵」就成了鍾馗,「跳鍾馗」也成為驅鬼避邪的象徵。民間俗信鍾馗乃治鬼之神,所以「跳鍾馗」向來是極具神秘色彩的演出儀式,儺舞跳鍾馗,又稱跳鬼臉、請鍾馗、戲鍾馗、鬧鍾馗,流傳于“唐·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陝西西安周邊的一種古老民俗文化活動,它融合了宗教文化,主要有:鍾馗降神、鍾馗出巡、鍾馗除邪、鍾馗賜福、鍾馗凱旋等五個段落

「開廟」,通常在廟宇新建或重修落成,宜蘭地區的開廟門與南部傀儡戲同,不同的是道士歸道士、傀儡戲歸傀儡戲,但都由道士先行普渡。傀儡戲由鍾馗擔任出煞任務。鍾馗出煞儀式頗富戲劇性,從出場、出煞到退場,都有口白與戲曲配合(南部只唸淨台咒)。鍾值的口白與出煞的符、咒等。 台南、高雄沿海地區在結婚、做壽、彌月祭拜天公之前,也要先跳鍾馗除煞以表慎重。


春節系列9~客家福菜迎新春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在鄉下,很多農家婦女會趁著農地休耕的時節,種些時令蔬菜,應付家庭所需,其中以掛菜(芥菜)為最普遍,通常是烹煮掛菜雞的最佳食材,而客家人通常會在過年前醃漬做成福菜,以餽贈親朋好友,是非常傳統的客家美食,但這項傳統也有慢慢式微的傾向。

嘉義縣中埔鄉同仁社區,是閩南和客家族群混居的聚落,由於族群人數的落差,客家文化特色有有漢化的跡象,例如客家的年輕人對於母語和傳統食材的守護,便有力不從心之感,主要是受到環境的影響所致。范茂森家族是少數在過年前仍然會堅持傳統製作福菜的客家人,來到范家三合院,很快就能感受到年節的氛圍,他們製作的福菜不只在聚落家喻戶曉,連遠在外縣市的親戚,都喜歡他們家的傳統美味。

范茂森說:芥菜可做成酸菜、福菜、梅乾菜、雪里紅、衝菜等食材。做酸菜要將芥菜晒軟,每片葉都要撒到鹽,然後用雙手以洗衣般方式揉至出水,並裝入乾淨之甕,或大玻璃罐內蓋好,大約二星期即成酸菜。若是將酸菜晒至半乾即成福菜,晒至全乾捲成一小把小把的,便是梅乾菜可保存很久不壞.而雪里紅是芥菜洗淨切碎加鹽, 揉至出水份, 放大碗中蓋好, 次日即成雪里紅. 蘿蔔葉也可用此法做。范家大伯母說:客家人在過年前圍在三合院做傳統食材,最大的意義在於家族情感的維繫。

春節系列10~四方粽解鄉愁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每逢年節倍思親,一群遠從越南嫁來台灣的新住民姊妹,過年前在范氏太霞的號召下,手忙腳亂的製作久違的家鄉味「四方粽」,一解思鄉情懷。原來越南不只有粽子,而且還是巨無霸的粽子。

嫁來台灣九年的范氏太霞,與夫婿辛苦打拼多年,在事業穩定之後,他更不吝熱心公益,時常召集離鄉的姊妹,舉行各項活動,讓越南的文化得以融入台灣社會。很多台灣民眾都是第一次接觸四方粽,一方面感覺好奇,一方面也體驗到越南不同的風俗民情,兩相交融之後將豐富台灣的多元文化發展。

「社團法人新移民跨國境婚姻媒合姊妹交流協會」民雄辦事處,去年舉行成立大會,並由越南籍的范氏太霞接任第一任處長,依據移民署嘉義服務站的統計,嘉義縣的新移民人數高達一萬三千餘人,其中大陸籍的有七千餘人,比例最高;東南亞地區也有六千餘人,而民雄鄉則是嘉義縣境,新移民人數較高的鄉鎮,因此成立姊妹交流協會有其必要性,新任處長范氏太霞在先生的支持下,犧牲小我為廣眾服務值得喝采。

無聲麵包坊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這剛剛出爐閃著金黃外衣的各式麵包,有著誘人的感官吸引力,您相信這幕後的烘焙團隊,竟然是由聾啞人士所組成的嗎?他們到底是如何學習、溝通和經營?帶您一起去了解。

您注意到了嗎?麵包烘焙房裡除了機器的吵雜聲,和器具的敲擊聲,師傅們都靜靜的逐一完成製作工序,而且默契十足。黃資倫,是烘焙坊裡唯一不是聾啞者,他到底如何跟老闆王祖斌學做麵包呢?所謂無聲勝有聲,王祖斌和他的團隊在靜默的世界裡,展現了人性最堅毅的特質,他們相互信賴互相扶持,用誠信贏得顧客的信賴,用品質建立了商譽,縱然他們是屬於弱勢的一群,但愛心不落人後,永遠是公益活動的參與者。

王祖斌回憶年少求職的經歷說:當年從台南啟聰學校畢業,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願意收他為徒的麵包店當學徒,但聾啞者在有聲的世界裡總被排擠與嘲笑,那種辛酸絕非一般人所能體會,當時雖然年紀輕,但非常清楚只有忍耐才能度過難關,學習的過程中也因為溝通的問題,屢遭師傅斥責,但為了習得一技之長,王祖斌總是淡然處之,因為自己的這一段經歷,現在他自己當老闆帶員工,總能以鼓勵代替斥責,用愛心啟蒙學徒,營造無聲世界的良善職場。

春節系列11~媽祖賜財庫 廟埕跳藝陣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雲林縣北港鎮,今年首次舉辦「北港太子藝陣徵選活動」,期盼藉由競賽和藝陣表演形式推廣信仰文化藝術,讓更多人理解民間藝術文化,並以實質獎勵的方式鼓勵藝陣團隊精益求精,成為臺灣藝陣藝術化的推手。鎮長張勝智指出:本次徵選活動選出優秀表演團隊將代表北港參加「新營太子宮」104年新營太子宮-哪吒太子文化藝術季「太子招集令_ 嗆 陣 RIGHT NOW」活動。

活動訂於2月22、23日兩天假北港運動公園展開,開場表演由九天民俗技藝團擔綱演出,接續即為藝陣大賽,凡對傳統民俗藝陣有興趣的民間民俗藝術社團,各大專院校系所或是社團皆可報名參加,結合傳統或呈現創意舞蹈,擬選出六隊優勝。活動尚規劃地方文創及特產展售區,備有多樣地方農特產品供民眾選購品嚐,現場民眾也可參與「誰是大贏家」的優勝隊伍預測活動,將在比賽結束後抽出幸運民眾,贈送經典沙漠三太子玩偶禮盒一組。

鎮長張勝智表示:北港為傳統陣頭大鎮,本次競賽和表演將推展至外地,藉以行銷民間藝術文化,並以實質獎勵的方式鼓勵藝陣團隊精益求精,成為臺灣藝陣藝術文化之推手,並傳承予新生代團隊。台灣民眾的宗教信仰與生活已是緊密的融合在一起,而台灣的陣頭文化更是能夠代表台灣精神,歡迎全國民眾踴躍參與這場盛大的傳統饗宴!

春節系列12~從漸淡的年味 找回楹聯文化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水上鄉公所,於年前邀請嘉義市書藝協會的書法老師,在鄉公所廣場揮毫寫春聯,免費贈送給鄉民,吸引很多人到現場索取,鄉長劉敬祥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喚起民眾重拾學習書法的興趣,也希望從漸淡的年味中找回楹聯文化,另外,水上鄉樂齡學習中心的歌唱班學員,也獲邀到場獻唱,炒熱了年節氣氛。

春節系列13~年年有餘(魚)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釣魚,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非常無聊又浪費時間的休閒活動,但是對釣魚達人林慶華來說,卻是一項倚靠智力、耐性和技術的挑戰,釣魚人樂在享受拉桿的刺激,這恐非一般人所能體會的。

過年期間,台灣人喜歡說「年年有餘(魚)」,尤其更把這句話視為年節的吉祥用語,事實上台灣人過年期間都吃得太油膩,若能換換口味吃碗清淡的魚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春節系列14~崙仔瘋博杯(擲筊) 影音

$
0
0

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走入雲林縣元長鄉,一望無際的平原已經秧苗滿布,綠籌帶來新春生命的契機,在田間我們發現忙碌的農婦在除夕日都還忙碌的工作著,縱然風寒水冷,婦人依然踩踏著泥濘,因為這是她門斯守一輩子的良田,是養活一家人的命脈。過年了,農婦當然企盼在家裡和親人團聚,但是得忙完田裡的工作她才放心,歲月在她臉上留下印痕,也訴說著農村特有的勤勞故事。

曾經繁華落盡的崙仔社區,現在由於社區發展協會的成立而有所改變,原本髒亂的街角空地,因為社區志工人力的投入而改頭換面,原本寂靜的市街再現喧囂,深鎖大門多年的三合院又見楹聯文化,年輕人回來了,每天引頸盼望兒孫回家的的老農也笑了,這是社區居民誓言翻轉的齒輪啟動的結果,也印證了社區大團結才是改變村莊的元素,孩子們終於有機會認識家鄉的土地和老牛車,耆老們也在耳順之年再展歡顏,從此刻開始們接下了傳承的重責大任,更將成為教室在窗外的學堂講師。

農曆的除夕夜,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宗智、代聖宮主委王裕弘以及幹部、志工的努力下,舉辦了社區百年來第一次的除夕晚會,也舉辦了象徵文化的「擲筊」比賽,雖然舞台和音響都是志工腦力激盪的陽春配備,但一點也不減村民的熱情,巷弄裡的青少年更是自高奮勇揪團接下表演的任務,目的是要讓晚會的經費降到最低,最重要的是要激起社區居民的參與感。


客家藷長范茂森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縣中埔鄉同仁村是閩南人和客家人混居的聚落,居民均以務農維生,早年大都種植菸葉、檳榔、果樹為生,現在部分農友改種蓮霧或轉型為種苗繁殖場,也有一些農友嘗試種植鳳梨或絲瓜,范茂森早年則是種植木瓜,但是成效並不理想,幾經轉折;他在十年前改種地瓜(甘藷)葉,沒想到闖出一片天。

 

范茂森夫妻是道地的客家人,擁有客家族群勤勞和硬頸的傳統精神,每逢過年他一樣在田間辛苦的工作著,除了親戚朋友來訪,兩夫妻難得離開這塊土地。范茂森歷經十年的努力,現在他的甘藷葉是市場最為搶手的綠色黃金,范茂森有時也自嘲說,沒想到這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葉菜,現在竟然會是民眾餐桌上最為養生的蔬菜。

可別小看這不起眼的甘藷葉,要照顧它可得要有相當的技巧才行,范茂森夫婦雖然務農多年,但是卻從來沒種過甘藷葉,一開始甚至連種都不會種,十年來兩夫妻是藉由田間觀摩和摸索才有今天的成就,現在范茂森管理2.5公頃的甘藷葉田,顧有三名越南籍的女性協助採收,在南部地區擁有高知名度,擁有客家藷長的稱號。

春節系列15~百年石磨出漿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機械的出現不但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傳統產業的生產模式,即便連鄉村的傳統節氣習俗也都受到影響,例如百餘年前的「石磨仔」便是其中之一,以往家家戶戶必備的石器,便因為機械的普及而遭到淘汰。石磨是用於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器具。古時以人力或畜力運轉,到了晉代,我國發明用水作動力的水磨。通常由兩個圓石做成。 磨是平面的兩層,兩層的接合處都有紋理,糧食從上方的孔進入兩層中間,沿著紋理向外運移,在滾動過兩層面時被磨碎,形成粉末(加水則成漿)。

「石磨」逐漸從台灣的家戶被淘汰,少說也有40年的光景,以前每逢節慶總需要運用「石磨」,來製作傳統的菜頭粿、芋頭粿、木瓜粿或湯圓等等的應景美食,而年節也是婦女最忙碌的時刻,光是利用石磨磨粿漿就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當自動化取代傳統製作方式之後,這些曾經陪伴台灣人度過數百年的生活器具,便被移置到家屋角落擺放打入冷宮,有的則被轉賣給骨董商,部分則被改造之後再利用,命運各有不同。

嘉義縣竹崎鄉金獅村東湖仔聚落,有一戶人家還完整的保留一組完整石磨,且功能絲毫未受到影響,主人盧維從今年還特意請出80歲的母親盧蕭宇親自操作,為聚落的祖師廟磨粿漿,讓婦女搓圓子煮平安圓,一群離鄉返家過年的聚落青少年,第一次看到老阿嬤操作百年老石磨都感到相當新鮮。盧維從表示:由於石磨有百年歷史,因此保存不易,尤其是木材製作的附件「石磨勾」,以及鐵製的軸心。

石器時代的東湖仔聚落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走一趟山城聚落,你才會發現內山兄哥和內山兄嫂以前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辛,你也才會發現先人墾荒是充滿著智慧的結晶,像石頭這種硬梆梆冷冰冰的笨重東西,在百年前它竟是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從事造紙業的紙寮所需的器具,十之八九就必須由石頭所打造而成,像輾紙漿的齒輪、浸池等,而家居生活例如粿磨、洗衣槽、磨刀石等等,總之走入山區村莊就恍如回到石器時代一般,不但能體驗先人的智慧,更能考據台灣的人民的百年生活史。

「石磨」逐漸從台灣的家戶被淘汰,少說也有40年的光景,以前每逢節慶總需要運用「石磨」,來製作傳統的菜頭粿、芋頭粿、木瓜粿或湯圓等等的應景美食,而年節也是婦女最忙碌的時刻,光是利用石磨磨粿漿就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當自動化取代傳統製作方式之後,這些曾經陪伴台灣人度過數百年的生活器具,便被移置到家屋角落擺放打入冷宮,有的則被轉賣給骨董商,部分則被改造之後再利用,命運各有不同。

嘉義縣竹崎鄉金獅村東湖仔聚落,有一戶人家還完整的保留一組完整石磨,且功能絲毫未受到影響,主人盧維從今年還特意請出80歲的母親盧蕭宇親自操作,為聚落的祖師廟磨粿漿,讓婦女搓圓子煮平安圓,一群離鄉返家過年的聚落青少年,第一次看到老阿嬤操作百年老石磨都感到相當新鮮。盧維從表示:由於石磨有百年歷史,因此保存不易,尤其是木材製作的附件「石磨勾」,以及鐵製的軸心。

春節系列16~漂亮姊妹迎新年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為了凝聚新移民的情感,「社團法人新移民跨國境婚姻媒合姊妹交流協會」嘉義縣辦事處,過年期間特別在民雄鄉舉辦「漂亮姊妹回娘家」的活動,一解新移民的思鄉之苦,處長范氏太霞表示:活動的目的是希望來自各國的姊妹,能更融入台灣的年節氛圍。

嘉義縣的新移民人數高達一萬三千餘人,「社團法人新移民跨國境婚姻媒合姊妹交流協會」嘉義縣辦事處,於去年舉行成立大會,並由越南籍的范氏太霞接任第一任處長,她在先生的支持下犧牲小我,為廣眾的漂亮姊妹服務值得喝采。

龜途特展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去年,情治單位陸續查獲二級保育類動物「食蛇龜」走私到大陸的案件,數量相當驚人,經情治單位調查發現,這與大陸經濟起飛之後,越來越多人願意以高價購買食蛇龜進補有關,到底龜肉在食譜或本草綱目中,具有甚麼樣的效能呢?

為了拯救瀕臨絕種的烏龜家族,林務單位決定從教育著手,自去年起,配合台北鳥會,在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開設「龜途生生不息」動物生態保育展,藉此教育民眾喚起良知。影像中,多種族龜類聚集在野生埤塘環境已不多見,由於走私食蛇龜的高利潤,誘惑了不肖民眾鋌而走險,期盼這一場深具內涵的龜類特展,能為台灣生態保育起開新頁。

龜途末路的危機,林務局似乎也感受的了,食蛇龜屬於二級保育類動物,現在正受到嚴重的生存威脅,民國100年,林務局委託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進行「台灣全島食蛇龜族群遺傳與棲地環境調查及復育經營策略研究」,計畫的目的在於研究食蛇龜野外族群分布現況,與族群基因分化狀況,以提供未來保育作業之依據。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