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PeoPo 公民新聞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點布成金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拼布藝術在台灣相當流行,其製作元素大都以實用的婦女提包為主,但在雲林西螺平原社區大學任教的周秀惠老師,卻巧妙運用上萬片小碎布,加入北港朝天宮的宗教文化,創作出大型媽祖等藝術作品,其工藝之美令人驚豔,也顛覆了拚布領域的傳統氛圍。

周秀惠老師於1999年接觸學習拼布,起初也以手做布包為主2002年其私人工作坊成立,由於周老師創意不斷屢獲業界讚賞,2003起受邀在雲林多所社區大學開設生活藝能課程迄今。周秀惠表示:走出傳統一直是個人努力的目標,而自己的家鄉就有濃濃的媽祖文化內涵,因此如何轉換思維把拼布藝術活化,帶動美學升級,廣泛提升拼布風格便成了這幾年的教學方向,其最終目標便是點布成金。


護生法師 釋法藏(上)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環境生態越是豐富而多元,就表示人與大地萬物取得尊重與交融,現在大家都喊著愛台灣愛土地,但真正實踐的卻屈指可數,為了落實護生傳法的理念,台南楠西萬佛寺釋法藏法師,便以生活禪的理念,帶領一群弟子回歸山林,重拾傳統農耕智慧,落實保護土地的信念。

無毒栽培說來容易,要實踐可就沒那麼簡單,林福山受到釋法藏的感召,在取得家人的諒解和同意下,與一群擁有共同理念的信眾,在法師的法坐下,共同集資開設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嘉義縣番路鄉草山村經營菩提樹農場,打造一座完全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的有機農場,推動真正的有機飲食,並將所得回饋弱勢團體,展現出佛家的慈悲。

林福山經營菩提樹素食餐廳十八年來,一直以天然的蔬菜或有機蔬菜及無毒的蔬菜做為餐館裡的食材,堅持十八年來為消費者吃素做好安全把關,最近幾年食安風暴不斷,餐廳都能安全檢驗通過當然沒受潑及絕非佼幸,只是針對大眾對飲食的注重,林福山把心力轉到用自己在山上學習蔬果菜的種植方式,並在餐桌上呈獻。

聖鹮入侵 鷺科面臨生存挑戰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台灣的氣候與溼地是很多候鳥選擇棲息的場域,埃及聖鹮便是其中之一,印象中;賞鳥的最佳地點應該是溼地或河口,但雲林縣西螺鎮公所聘僱人員高銘衫卻在半年前,在垃圾場首度發現有埃及聖鹮覓食廚餘的紀錄,後經雲林鳥友詹宗達等人的調查,發現莿桐、西螺、二崙等三座垃圾掩埋場,已經成了埃及聖鹮覓食的新天地,這表示台灣的鷺科生態,將面臨嚴重生存挑戰。

根據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資料記載:1984年在台北關渡首次記錄到個位數的埃及聖鹮野外個體,嗣後於各地偶見零星個體記錄,但目前聖鹮族群已擴散至西部各縣市沿海溼地,且有明顯之繁殖群聚紀錄,已成為台灣之入侵鳥種。埃及聖鹮與台灣本地鷺科鳥類在食物、巢樹等生態資源上有諸多重疊,對台灣繁殖的小白鷺、黃頭鷺、夜鷺以及度冬的蒼鷺、大白鷺、中白鷺等鳥類造成生存及繁殖上的競爭排除效應。

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詹宗達表示:為降低埃及聖鹮的族群繁殖率,政府一度訂定「排除計畫」計畫,其目標為;在埃及聖鹮全面擴散致無法控制之前積極進行防治工作,以避免造成另一外來鳥種的生態危機。希望透過長期區域範圍族群量控制的方式,將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鹮的族群量降低,減緩埃及聖鹮在台灣的擴散速率,最終達成完全移除的長程目標。其防治方式為:進行巢位調查及產卵情形調查監測、對發現的每一巢卵進行噴灑卵油處理,頻率為每週針對新發現巢卵進行一次,每次調查處理間隔5~7天,以避免漏失新產下的巢卵、進行卵孵化率調查監測,進行成效評估,但本計畫目前處於停頓狀態。

目前分布於台灣的埃及聖鹮也是經由動物園引進並逃逸至野外,由於台灣的緯度與氣溫與其原產地埃及相似,加上其對環境的高度適應能力,從最早在1984年於關渡的發現紀錄,到目前擴散至新竹、台中及嘉義等濕地,顯示台灣野外的環境相當適合埃及聖鹮生存與繁殖,但埃及聖鹮改變覓食習慣,且以垃圾場的廚餘或廢棄食物為主要來源則是最近的發現,根據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詹宗達及其鳥友近半年來的調查顯示,雲林縣濁水溪以南的垃圾場計有莿桐發現三隻、西螺發現四十隻、西螺發現三十隻,。

高銘衫是基層勞工,卻有很強的生態概念,他在垃圾場發現埃及聖鹮之後,隨即通報雲林鳥友介入調查,反觀政府訂定的「排除計畫」計畫,後來卻不了了之,導致生態鏈惡化,政策未能落實往往是最大的殺手,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詹宗達也呼籲政府重啟計畫。

菜販「媽祖」畫家曾良美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曾經在西螺果菜市場賣菜十幾年的曾良美,幾年前被雲林縣議員廖清祥發掘她的藝術天份之後,開啟了她的創作生涯,成為一位專業的布袋戲偶與媽祖畫家。最近她更善用畫布、桃花心木等各種素材,畫了一系列的媽祖畫像,其畫風、構圖與神韻別具特色,贏得當地文史工作者一致讚譽。

西螺延平老街是當地歷史的縮影,曾良美受邀在東市場文創園區擔任駐館藝術家,她時常帶著畫筆穿梭在西螺福興宮以及北港朝天宮,專注凝神的看著媽祖神像作畫,曾良美早期作品大都以當地布袋戲大師鍾任壁等大師的故事為題材,直到受邀擔任北港朝天宮媽祖故事館駐館藝術家之後,才涉獵宗教主題;創作一系列媽祖畫像,巧妙運用油彩與畫筆,呈現媽祖慈悲的神態和莊嚴的氛圍。

除了媽祖系列創作,其實曾良美的風景寫真造詣也博得極高的評價為了闡述西螺特有的布袋戲歷史以及媽祖文化氛圍,曾良美收集了大量的背景元素,改變廟埕刻板的文化印象,她期盼透過藝術創作,擴充媽祖文化元素,集宗教教化人心的真善美於彩筆之下。

延平老街ㄟ囝仔頭王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老街的東市場,有一位年紀大大的「囝仔頭王」高銘杉,他閒來無視總喜歡在老街幫很多四、五年級生找回童年記憶,更重要的是他傳續了這些即將失傳或已經失傳的童玩技術,讓農村童年文化的章節不致斷層,「囝仔頭王」高明杉的作品材料也都以早年的材質為介質,例如運用孟宗竹製作竹蜻蜓、竹升機、節拍器、竹槍等,更利用廢棄的飲料罐製成麥芽鼓,是簡單、環保、好玩的童玩王國,爽朗的高明杉除了在工作室敲敲打打,他也樂於到社區和學校教學,未來他還想長期在延平老街免費教導過往的遊客。

高銘杉目前任職於西螺鎮公所農經課,早年也曾經在西螺市場賣菜,他的童年和很多鄉下人一樣,家裡經濟環境困頓,父母買不起時尚玩具,只好跟著街坊鄰居的長輩學習製作簡單又好玩的玩具,這些玩具的製作材料通常是住家附近就垂手可得,而且相當環保,幾十年過去之後,高銘杉的記憶裏面仍然充滿這些叮叮噹噹的聲音,因此幾年前他又開始在延平老街重操舊業,和一群大小孩子玩在一起,成了道地的「囝仔頭王」。

達人教你怎麼飛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玩相機的人比比皆是,喜愛攝影的民眾也越來越多,但礙於經費與技術,玩家通常只能侷限在地面拍攝,若想空拍,除了要花一大把鈔票之外,還得冒著危險才能拍出滿意的畫面。嘉義就有一位玩家楊明勳,他運用科技,自己組裝「四軸空拍飛行器」,不只體積小、穩定性高,並配有GPS定位,最值得一提的是,楊明勳將之運用在掛載救難器具上,引起消防單位的重視。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四軸空拍飛行器設計,多是以空拍飛行載具,搭配可放置攝影機的掛載無刷雲台設計,分別配有4顆、2顆馬達,以多軸系統提高攝影機穩定性,即使在高空中轉動,也不會因飛行震動而產生畫面模糊,甚至殘破不堪的情況。目前遙控直昇機大多都侷限於休閒娛樂範圍,對於將攝影器材帶上空中的空中攝影領域可以說是處於未開發階段。雖然有許多玩家已經自行DIY改裝設備,將攝影器材帶上空中,也有些廠商針對這部分推出改裝品,但專門性與表現性能都相當不理想,而且價格相當昂貴,真正想要跨足這領域的玩家也無所適從。

現在有很的公民記者也開始使用空拍機,雖然它具有鳥瞰的空中拍攝優勢,但操作過程卻充滿危險性,因此墜機事件不斷,在法無明文管制的情況下,最好選擇遠離人群的地點操作,以面造成憾事。

太平媽真愛水(美)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農曆3月23日是民間信仰媽祖的聖誕,各地信徒總會在這一天備妥壽麵壽桃或水果,前往當地的媽祖廟向媽祖祈福祝壽,隨著時代的改變,信徒的祝壽方式也越趨多元,在雲林縣西螺鎮;就有呂育慈、王佩鈺、王寶琳等三名待字閨中的靚妹,她們就想到用最時尚的女性保養品來當祝壽供品,為了讓一千多歲的媽祖了解保養品的使用方法,呂育慈還找來模特兒當場向媽祖示範彩妝品的使用方法,這個創意果然博得媽祖的歡心,媽祖且以聖筊回報了這三位美少女的用心。

呂育慈、王佩鈺、王寶琳是從小就在福興宮媽祖廟廣場嬉戲、打打鬧鬧一起長大的姊妹掏,她們三人也和時下一般少女一樣愛漂亮,今年她們靈機一動決定用不同的方式向媽祖祝壽,經過討論,她們認為媽祖也是女生,也一樣愛漂亮,所以決定用彩妝用品供奉媽祖,希望媽祖在炎熱的盛夏出巡也能裝扮得美美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皮膚。

視障樂團擾動虹橋的浪漫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入暮黃昏的西螺大橋左岸,人潮慢慢地聚集,微風徐徐帶來遠處的濃濃咖啡香,這是西螺民眾最期待的音樂饗宴季節,星期六的夜晚;由雲林縣視障重建協進會的樂團,揭起了周末星空的感動。

西螺大橋左岸原先是一大片荒蕪的閒置空間,幾年前經由地方政府剷除景觀毒瘤,打造成為藝文空間,每逢周六、日夜晚並規劃成為街頭藝人或表演團體的活動空間,幾年下來已經打響知名度,現在更成為鄰近鄉鎮慕名的浪漫景點,假日夜晚總是座無虛席,民眾點一杯咖啡聆賞不同風格的樂團演奏,遂成了當地最庶民的幸福指標。

現任雲林縣視障重建協進會理事長石順烱表示:樂團的成立實質的改善了視障朋友的生活,雖然訓練的過程辛苦,但是社會給予的鼓勵卻是引領視障朋友最大的動力,彼此都非常珍惜這樣的成果。


惠娟ㄟ早市人生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凌晨三點半,西螺市場吵雜聲四起,對面成排家屋大門依然緊閉,唯獨李惠娟已經拉起鐵門,開始她一天的早市人生。從牛奶、咖啡的飲品加熱,李惠娟必須熟練地記住哪個攤位需要甚麼商品,然後依序擺進她的行動販賣機車裡,一個早上就這麼來回於市場和住家,服務每一位需要的菜販和客戶,直到上午八點人潮散去。

李惠娟在西螺早市打滾已經11年,剛開始人生地不熟,除了遭人指指點點之外,偶爾還會被客人惡意找砸或辱罵,知道她是單身的攤商還會藉機言語騷擾吃她豆腐,連市場收稅員也如此,她為了一罐飲料3、5塊錢的蠅頭小利,必須含著淚水忍受旁人的譏諷,所為無他;完全是為了二個還在求學的孩子,回顧這11年的滄桑歲月,李惠娟說:市場雖然不大,但我真的看盡了人生百態,其實市場中絕大部分都是善良的生意人和菜農,我能在這裡生存11年,也因為有這一群好人的支持和照顧,我依然非常感恩市場給我的生存空間。

晚間,其實李惠娟也沒得閒,她還得忙著補貨包檳榔。除了在市場做生意,李惠娟因為擁有裁縫的技術,因此收攤之後便又趕到沙發工廠車沙發布,直到日落黃昏才結束一天的工作,記者跟拍採訪李惠娟發現,雖然她一肩扛起家計,日子過得辛苦,但她不怨天尤人,每天都抱著樂觀的心情迎向未來,成了孩子最好的榜樣。

楠西萬佛寺 浴佛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位於台南市楠西區小普陀山的萬佛寺,與曾文溪畔相鄰;青山綠水景致宜人,暮鼓晨鐘伴隨佛音頌唱,是佛家弟子洗滌心靈的安住之所,日前,在住持法藏法師的帶領下,舉辦了一場浴佛法會,計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數百人參加,現場充滿法喜。

除了浴佛大典之外,法藏法師也為信眾主持了皈依儀典,並頒發皈依證給皈依弟子。法藏法師除了致力弘法,也長期關懷環保,並致力於台灣原生樹種的保存,深獲信眾的推崇,其佛學造詣深厚,在大陸也深獲教育界與佛教界的尊崇。

農村的「原」動力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鏡頭畫面是雲林縣元長地區「大蒜」的採收情形,望眼無際的蒜田必須龐大的人力才能完成採收的工作,但是農村人力老化的問題嚴重,蒜農必須尋找外來勞工的協助,因此;原住民朋友便成了農村不可或缺的「原」動力。原住民朋友的勞動力投入平原農村,或許只能應付燃眉之急,對於整體農業發展仍然存在變數,值得主管機關早日思考因應對策。

漂浪ㄟ畫師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的庄頭廟「順平宮」,建廟迄今已經有32年的歷史,是山城主要的信仰中心,但是這幾年因為遭逢921大地震以及88水災的肆虐,造成廟體嚴重龜裂屋頂漏水的窘境,廟方因此決定自今年3月28日起雇工整修,並聘請全台各地彩繪師傅投入,期盼整修的宮廟能更巍峨莊嚴。

順平宮副主任委員陶山中表示:包括彩繪大師吳松、黃文進、嚴崑興、陳震霄等人,都受邀擔任這一次的廟體翻修和彩繪工作,工期長達半年。由於台灣寺廟彩繪人才日益凋零,因此必須請求散居各地的師傅支援,這些長期在外地的彩繪師傅,往往必須忍耐孤獨無聊的枯燥歲月,工作期間難耐思鄉之苦可想而知。

寺廟的整建或翻修工程是既多且雜,從補土粉刷到彩繪、貼金箔等等,每一項都是藝術的精華,師傅們往往要耗上十年以上的功夫才能精準拿捏線條與色彩,每一幅歷史章節的故事也都是師傅們筆下的記憶,信手拈來就能在壁堵上一展畫風,延續台灣數百年的宗教藝術。

猴雕大師吳宗禧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縣境的八掌溪、赤蘭溪、沄水溪等溪流河床,擁有豐沛的貝類化石,尤其是在大水之後,往往因為沖刷的關係而浮現,此時有很多猴雕藝術家便會出沒在河床,尋找創作石材,家住民雄鄉的吳宗禧便是其中之一,十幾年前他在嘉義市文化中心廣場觀看猴雕創作大展萌生興趣,他雖然沒有美術和雕刻背景,一路都是無師自通靠自己摸索,歷經無數的挫敗和磨練,如今在猴雕界也擁有自己的一片天,成功踏上藝術創作之路。

石猴雕刻是嘉義的在地藝術,很多前輩雕刻家把台灣獼猴的神韻精準地揮灑在冰冷的石塊上,讓原本躺在溪床的石頭有了新的生命,吳宗禧說:石猴雕刻最難拿捏的就是眼神,因為動物是具有生命的,也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而石頭是堅硬的,如何操持鑿刀賦予生命的元素成了創作的最大難題。十餘年來吳宗禧有百餘件作品呈現,每一件作品都充滿著情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也時常受到文化單位的邀展,他的小品雕刻更是充滿喜感,顛覆了猴雕藝術思維。

絕處逢生看甲仙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八八水災,是2009年8月8日至10日間,發生於中南部的一起嚴重水患,也是台灣自1959年87水災以來最嚴重的災難,其中以位於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滅村事件最為嚴重,造成474人活埋。這是一段令人鼻酸的過往,雖然小林永久屋已經安頓了村民,並恢復了生機,但回首來時路,總讓人無限感傷。

甲仙市街是位於楠梓仙溪的下游,無情的洪水淹滅小林村之後,如獅吼般的水流也阻斷了甲仙對外的橋梁和道路,一時間甲仙也成為一座孤島,由於位處南橫公路要衝,原本熱鬧的市街景象也不再喧囂,鄉民的生命財產被無情吞噬之後,山城的命運猶如風中殘燭。甲仙要重生,必須要有一群充滿熱血的在地人,願意拋棄個人利益捨棄小我,慶幸的是;災後就有這麼一些年輕人帶著簡單行囊束裝返鄉,投入重建工作。

五月份peopo踹拍活動,主辦單位選擇了這一處絕境逢春的社區,讓公民記者體驗災後山城民眾的韌性,別具意義。老照片最能展現在地發展的軌跡,透過在地耆老的追憶,我們不難了解甲仙的歷史人文脈絡,這也是八八之後甲仙最大的情感匯集。重建的甲仙大橋再次連結山城的生命脈絡,因為志工的默默付出串起甲仙人守護土地的情感,這是甲仙街上「傘傘動人」的藝術造景,我們祝福這一座純樸美麗山城的人們,能忘卻昔日的悲情攜手再造昔日風華,讓南橫三星更閃閃動人。

火裡來水裡去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6月2日下午,嘉義縣水上鄉南鄉村發生一起重大民宅火災,猛烈火勢造成86歲的屋主黃崑山,和85歲的妻子黃鍾伴葬身火窟,由於兩位長者不良於行,平日由子女輪流照顧,火災發生時其子黃登木欲衝進火場救人,不料反被燒成重傷送醫。由於黃崑山和妻子黃鍾伴行動不便,未能及時逃出,被坍塌的鐵皮壓在火場,最後由水上鄉長劉敬祥指派怪手前來協助,才順利找到二人已經焦黑的遺體,令人鼻酸與遺憾。

火勢控制之後,我們看到退場消防員,在高溫的環境下進行搶救工作,大都已經疲憊不堪,雖然體力已經耗盡,但每一位消防弟兄總能堅守到最後一刻,未能救出受困民眾,弟兄們也相當難過。

除了火場救援,水上搜救也是消防員另外一項艱困的任務,為了尋找溺水者,他們必須長時間,待在冰冷又視線不佳的水底,猶如大海撈針般的艱難,畫面是仁義潭水庫搜救的情形。很多受難者家屬,對於消防人員未能救出自己的親人,總是嚴厲斥責,但是看看每一位火裡來水裡去的消防弟兄,我們豈能無端怪罪,其實他們一直都是英勇的一群,值得尊敬的打火英雄。


學越語啖美食 溪口囝仔好幸福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縣溪口國小,由於新住民學童日益增加,其中以越南籍背景的人數最多,有鑑於多元文化教育的推廣,該校自103學年起,首開越南語課程,並聘請范氏太霞為課程老師,由於教學活潑課堂座無虛席。由於范氏太霞老師專長越南美食,每堂課都會為小朋友準備不同的越南小吃,同學既能學得第二語言又能享受美食,真的很幸福讓人好羨慕。

潑墨雲端李樹間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梅花開完李花開,二月;李花染白了嘉義梅山科仔林的山頭,吸引了全台的花癡上山賞花,歷經四個多月的時節轉換,原先白茫茫的花海,如今已經轉化為結實累累的果實,並再次吸引民眾上山享受採果的樂趣。

邱家果園為了服務採果的遊客,假日總是全家總動員,還在上小學的鈺淳和芯儀,索幸在李花樹下潑墨習字,年紀雖小,她們可是書法比賽的常勝軍,更是果園導覽的最佳幫手,遊客對兩姊妹的貼心懂事都讚譽有加。

邱家的孩子幾乎都是在果園打滾長大的,對李樹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對這塊土地的生態更是瞭若指掌,她們的童年是既繽紛又多彩。好山好水孕育出這片肥沃的土地,八八風災之後;邱家更懂得如何與山水和平共處,堅持無毒是他們管理果園的態度,也因為這樣的態度,他們贏得了遊客的信賴。

二行程無罪 偉士車友吶喊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幾十部古董偉士牌機車,魚貫穿越年紀相仿的西螺大橋,這是難得的台灣印記畫面,半世紀以前;偉士牌機車開始在台灣的大街小巷出沒,它代表台灣經濟的起飛,也象徵台灣社會邁入另一個紀元,隨著時代的進步,偉士牌一度走入歷史,現在它們被賦予新的生命,將重出江湖。

車隊隊長黃瑞豪表示:各縣市政府為了圍堵消滅這些二行程老機車,皆由環保局訂出嚴苛的管理處罰條例,部分縣市甚至還畫出禁行路線,以攔檢開罰等軟硬兼施手段,就是要消滅二行程車輛無無形。黃瑞豪指出,每一位車友為了達到政府環保要求,無不砸下鉅資改善廢氣排放標準,車友們惜車如命豈會放任車輛旁放黑煙,西螺的聚會;車友們便喊出「二行程無罪,請勿消滅」的訴求。

 

車友的愛車總是來之不易,通常是家裡長輩傳承,或是透過網路買賣而來,每一部機車,都有一段唯美的故事。這些逐漸消失的台灣印象,因為車友的努力而完整保存,也因為車友的用心,讓台灣公路歷史重現,政府應該給予協助,讓他們合乎環保法規,而非一心殲滅。

英林旅社見證梅山發展史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很難想像繁榮的梅山市街,早在半世紀以前就已經是燈紅酒綠的不夜城,全盛時期除了有酒家、茶室,還有十幾家旅社散佈在街道兩旁,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酒家茶室早已銷聲匿跡,旅社也只剩下英林旅社還在夾縫中生存,它是梅山繁榮的僅存見證者。

依據當地耆老陳長鑌的回憶:他說,半世紀以前,鄰近山區如太平、太興、瑞里、太和等地的居民,大都以竹類為生財農作,例如用竹製紙,或是筍乾加工,由於當年交通不便,山區民眾挑擔往返一趟梅山少說也要六、七小時,根本無法當天來回,再加上外地前來採購紙張的商人,都必須是二天一夜的行程,因此旅社的需求量相當大。現在的梅山在地產業則以茶葉生產為主,部分農民則選擇栽種果樹,百年前;這座山城則以生產紙張和筍乾為大宗,南來北往的商賈擠爆小鎮,市街上留下的幾棟矮房見證了這段歷史。

陳長鑌說:民國37年台灣光復迄今,可能很少人知道「梅山庄」,其實以前稱為「粥仔坑(粥的台語發音與梅同)」,後來改為「梅仔坑」;之後又改為「小梅」最終改為「梅山」迄今。當年從事紙張買賣的陳長鑌回憶說,農業時代的山區民眾身強體壯,猶如鋼鐵打造一般,下山的時候必須挑著自己的農作下山販賣,上山時在挑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上山,這一來一往肩上的擔子總有百來斤,當年以筍乾加工的利潤最好,原因是外銷日本的需求量大增。

陳長鑌指出,當年梅山街上的碾米廠就有太原吳原酌、正記劉德旺、蕭金源碾米廠、大森鐘森永、南成簡金?、水興鍾龍、永豐吳新章等多家碾米廠,旅社部分則有通達旅社葉明通、英林旅社盧光遠、國榮客棧劉生國、金谷旅社廖秀鑾、安里旅社簡其發、銀都旅社張秋忠、梅喜旅社楊智、三楷旅社黃秋良等。酒家部分則有賽月樓賴琴、小西湖吳天德、樂仙閣鄭慈、梅山酒家邱阿?、梅芳酒家劉春華、大同酒家土公仔桂、圓環邊雞桐仔,其他還有多家茶室穿插其中,可以說是盛況空前,一點都不輸給嘉義市的小澎湖(後車站)。

百年教堂 聖母著古官服 影音

$
0
0

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嘉義梅山天主教堂,是一座具有102年歷史的宗教聖地,最特殊的是裡面供俸的聖母抱耶穌聖像,竟然是穿著清朝官服的造型,教堂長老郭義華表示:全世界只有兩尊穿清朝官服的聖母抱耶穌聖像,一尊在嘉義梅山天主堂聖堂內,另一尊則在以色列的聖母堂裡。

天主教嘉義教區兩百多年前成立時,在梅山鄉創設中華聖母會,會院於一九六一年會院遷移到嘉義市,梅山天主堂定為嘉義教區朝聖地,目前歌德式建築教堂規模於一九八九年重建而成,最引人注目的中國服裝造型聖母像,則在聖堂左側。由於已故神父劉道全重建天主堂時,認為聖母像造型大多國外翻版進來,但聖母疼愛世間,不分國家、種族,才把聖母抱耶穌聖像變成中國清朝官服,教徒看到聖母與大家穿一樣的衣服,能使聖母與大家變得更親近。

郭義華指出,耶穌在經典中說:「不管到哪裡,可變成農人的耶穌、或做生意人的耶穌,以表達天主教到哪裡就融入當地,把接受的福音分享給別人,與地方文化毫無衝突,完全入境隨俗。」梅山天主堂的古官服造型聖母像,經常吸引教徒組團參觀,或者吸引學校戶外教學團隊的駐足,又因為這裡的山泉水成為民眾汲水的聖地,教堂人潮總是絡繹不絕,形成一種特殊的景觀。

Viewing all 44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