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陳柏濡 採訪報導
六月十二日(農曆四月二十六),是神農聖帝的誕辰,嘉義縣水上鄉義興村鎮北宮,今年起將連續三年,前往柳營祖廟鎮西宮進香參拜,當天清晨全村總動員,隨著鑼鼓喧天蜂炮齊鳴,信徒頂著酷熱虔誠護送神農聖帝起駕,這是純樸的鄉間難得一件的熱鬧景象。
近十幾年來,台灣的廟埕文化和陣頭文化都有很大的改變,堅持傳統的藝陣前輩慢慢凋零,年輕一代頂著「創意」的大旗,顛覆式的改變了進香的氛圍,除了獅陣、家將、電音三泰子之外,年輕女子穿著清涼站在改裝的吉普車上,賣力地扭動雙臀,吸引目光,真不知道是神明喜歡看還是眾生喜歡看,世俗的眼光則早已經見怪不怪,主事者也認為「歡喜就好」。廟會,是台灣特有的宗教文化,也是聚落凝聚向心力的重要活動,但是這種大型的宗教活動,往往需要動員村民甚至友宮協助,義興村民今年為了五穀王爺的聖誕,展現了無比的團結力量。
鎮北宮主祀「英濟夫人」,陪祀「五穀王爺」、「觀音佛祖」。鎮北宮委員張賢豪指出:據載清朝乾隆年間(西元1736年),福建省雲霄縣莆美鎮張氏第十一代裔孫張讚(包姑婆香火)遷海到台;傳承下一脈張氏家族。其後裔張氏海諒慷慨捐地建置張氏姑婆公厝,道光29年間(西元1821年)張氏後裔張海諒曾前往莆美鎮祭祖再迎靈神明分香來台供奉;民國31年間災震廟宇倒塌,張氏家族宗親急速用舊建材簡易重建,以供奉姑婆及神農聖帝等,茲姑婆、神農聖帝、觀音佛祖大顯神威,救世萬民,五穀豐登,民國57年庄內地方人士發起積極籌建新廟;題名:鎮北宮,爾後英濟一品夫人(姑婆)、神農聖帝、觀音佛祖成為義興村番子寮保護神及全村信仰中心,供村民子弟萬代香火至今。
張賢豪表示:根據歷史記載英濟夫人姓張名云,字英敏,生於明朝成化(明憲宗)西元1485年9月16日,卒於明朝弘治(明孝宗)西元1502年1月13日仙逝,得年18歲。明朝(明世宗)嘉靖38年(西元1559),倭宼四處犯雲霄。倭宼即日本海賊強盜,明朝期間,在中國沿海大肆搶奪,為非作歹,殺人無數,無所不做。張云(姑婆)的侄孫領兵在家鄉抗倭宼家鄉死守莆美城堡,每次打仗時每見神兵助陣,在夜間張祀祠中內有火光金戈鐵馬之聲,展現火光衝入賊營,倭宼蒼惶逃遁,天亮之後鄉親見姑婆像額有汗痕,衣沿有草、露等物,知悉姑婆施展神功擊退倭宼。事後,嘉靖乙丑科進士莆山公張純以姑婆事蹟,奏請朝廷,因姑婆顯靈助戚繼光(抗倭英雄),衛國安民有功,嘉靖皇帝即詔封姑婆為一品夫人,號英濟夫人。因張云的侄孫領兵在家鄉抗倭,張云顯聖護助抗倭鄉親,大敗進犯的倭寇。明朝(明神宗)出於動員人民抗倭的需要,特下詔贈封張云「英濟一品夫人」,賜在雲霄莆美村建「英濟官」,英濟一品夫人,歷經明、清朝、中華民國至今530年之久。每年農曆9月16日英濟夫人聖誕千秋。
相傳姑婆神蹟英靈顯赫,有關英濟夫人傳奇事蹟,張云(姑婆),資質非凡、聰明伶俐、善良慈和、好詩琴棋、善武射箭。喜聞道教醫學之術多項才藝,昔嬰兒患病者,經姑婆抱入懷中,摩娑嬰體即時痊癒,日據時代美軍飛機轟炸水上機場鄰近村庄,村民均能平安無事,姑婆非常照護村民安危,針對幼兒特別照顧有佳,始得村民安居樂業。中華民國78、79、80年(西元1989年)主任委員率張氏家族及鎮北宮信眾連續三年,前往莆美進香及謁祖並迎靈一尊大陸姑婆媽神尊,回台供村民萬代香火至今。(文:張賢豪。參考文獻:莆美張氏家譜)